徐瑶
(江西省横峰县姚家中学,江西 上饶 334300)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初中生现阶段的英语写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提高及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英语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切实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从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亟需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进行适当的转变,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从对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来看,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三方面。因此,教师要勇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扎实掌握,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育理念往往太过于狭隘,具体来说就是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这样带来的教学后果就是花费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反而忽视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实质性提高。但是实际情况表明,上述教学方式实在有失偏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也并未实现[1]。
因此,在当前新课改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对英语各方面的教学都要实现均衡化、全面化,切勿过分偏重考试成绩的提高,最后因小失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仅仅局限于表层化的课堂任务的完成及教学进度的追赶。应通过对课堂教学方式的综合性改革举措,保障日常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同时激发初中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热情与信心。由此可见,提升教学有效性对于当前阶段的新课改深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真实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进而结合教材内容制定更具针对性,更加科学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增强初中学生的学科自信,实现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2]。
如前所述,现在大部分初中英语在教学实践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注重教材内容的听、说、读、写、背,受到应试思维的禁锢,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考试开展,而学生也受到这种功利性目标的影响,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判断自己学习效果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这样久而久之,极易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使学生难以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极大的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传输,到了课下根本不会在翻开教材自主进行学习探究的不利后果,对于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没有一丝好处。
此外,初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初中生在这几部分的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此时,若教师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探究的好奇心,使学生学习心态的持续消极,长此以往,不仅会削减初中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自信,也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无法激发学生自身拥有的创新学习潜能,最终导致学生排斥乃至延误英语学科学习的严重后果[3]。
初中英语教学要想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互动是关键的教学环节,教师勇于创新,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适当削弱自身的课堂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一来一往之间发现教学重难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打造高效课堂[4]。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趣味教学理念,在教材内容的讲授中适当的穿插趣味活动,有效缓解学生的课堂压力,调整学习状态,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小游戏,课前分享英语小笑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由此可见,运用上述的趣味性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既有助于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摆脱了传统英语课堂的乏味与僵化,也有助于创建优良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信心。
保证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新课改形势下英语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对于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显露,众多英语教师都已经意识到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意义,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授课方式,对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措施进行探索比较,在不断的试错中,寻找到最为科学和合理的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实现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质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