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推”人才
——地矿四院在推进职称工作中的做法及思考

2019-01-12 20:45:50黄婷
魅力中国 2019年23期
关键词:职称技术人员申报

黄婷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理论上讲,“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从专业技术上讲,职称具有岗位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哪种专业技术职称,就表明他具有哪种学术水平或者从事哪种工作岗位的能力,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肯定和认可,而聘任是从工资待遇对其能力认可的最现实的表现。从职工方面看,在获得认可提高福利待遇之后,会更加积极的工作,对工作更加热情负责,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单位方面看,单位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资质建设方面看,足够的专业技术资格证才能可以保证更多业务的开展。

一、转变观念,思考新问题

由于野外地勘事业单位的转型,进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身份进入单位的人员越来越少,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多。自2012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86人。专业技术岗位的需求逐年增长,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中级及副高级岗位日趋紧张。当年可以符合职称申报的专业技术人员远远超过结构比例(2018年改为“职称评审计划备案”)的审批数量及空岗数量。以2017年为例,2017年度审批的结构比例指数为:正高1人,副高6人,中级10人。2017年的符合申报资格且在规定时间内递交了参评材料的人员为:正高1人,副高19人,中级42人。

按照现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办法》,将全院申报职称人员的材料,递交院初级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初评委),院初评委有11位固定人员组成,根据申报人员的现从事专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学历;主持或参与完成项目的规模、数量及成果效益情况;获奖项目的级别、数量和名次;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刊物的级别、数量及个人排名等条件,通过投票方式进行评议、推荐,最终根据得票数的高低推荐出当年的申报人员。现有的申报、推荐办法对推荐条件的没有详细的权重划分,投票存在人性化、随意性。距离职称评审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申报职称的人员就已经向初评委员们“打招呼”、“找通融”。

新的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考验。如何公平、公正、合理的推进职称的申报、推荐工作,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晋升,更关系到院人才队伍建设、资质建设。

二、转变思路,多角度、多维度考核申报人员

经与院主要领导沟通后,院人事劳动科修订了现有的申报、推荐办法。申报人员分两部分计分:(1)申报的基础材料分;(2)现场答辩分,各占50%。

院人事劳动科会同院总工办,借鉴局属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制定基础材料详细的打分表,将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论文、论著发表的期刊质量、参与完成项目提交报告的类别、资金额,所获奖项等按照不同权重对基础材料进行计分。

创新性的将固定的初评委人员改为动态管理,建立院专家库,成员由院在职在岗的工程系列高级职称人员组成。在评议、推荐、评审会的当天在专家库随机抽取当年初评委成员。抽取后组成的初评委,认真学习、充分理解、正确掌握相关专业的任职资格评审政策。院人事劳动科组织召开院初评会。申报人员依据现从事岗位、申报专业、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工作能力、经历进行相关表述,初评委对申报人员进行现场不超过2个问题的提问。院初评委根据表述内容和答辩情况进行打分。基础材料和答辩分值合计后公示。按照分值的高低排序,评议、推荐出当年的参评人员,上报到中、高级评委会。

三、专题研讨,把重点工作投放到评分细则的改进上

因各个院属二级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的项目不同,在不同的院属单位工作的职工,职称评审时提交的论文、论著,业绩成果的类型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级别的刊物、不同类型的储量报告、不同级别的业绩成果,如何更加公平、公正的进行量化打分?为此,召开了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听取来自不同院属单位、不同岗位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真实心声。为更加完善的修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办法》评分细则,广泛的征集意见,将意见汇总后,对评分细则进行了修订。

四、结论与思考

地矿四院在推进职称申报、推荐的工作中,用制度建设来推进工作开展,更加公平、公正。具体操作中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多角度、多维度考核参评人员。打破唯学历、唯资历的传统,突出业绩,精准量化打分,注重专业素质能力。对初评委动态管理,做到客观公正,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通过现场答辩,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等。答辩时依据参评人员答题情况进行采分,大大压缩了自由裁量空间,避免评委给分的主观性。为全面落实省职改要求,深化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可喜变化。一是评定方式更加科学,由重学历和资历向重素质能力转变,增强了职称评审的实效性。二是评定过程更加严密,由主观弹性趋于客观性,提高了职称申报推荐的公信度;三是评定原则更加鲜明,强化职称评审导向力;四是评定要求更加严格,由过得去变为过得硬,增加了职称评审的通过率。做到了评审政策公开、操作公正。

只有有效的落实职称评定制度,才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职工的创造性,为职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和谐工作氛围,提高凝聚力,减少人才流失,从而提高了单位竞争力。保障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使人才与单位的发展相适应,相配套,为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职称技术人员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24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云南农业(2021年11期)2021-11-12 02:23:58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52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2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职称
草地(2014年1期)2014-12-09 03:17:25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