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卫洪
(江西省瑞金市思源实验学校,江西 赣州 342500)
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要充分包容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教师来讲,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兴趣教学作为一种契合学生发展特点,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的科学方法,在体育课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价值。首先,兴趣教学法能够从心理层面契合学生的预期,利于学生产生体育训练的热情。在体育教学中能否有效调动学生的训练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的成败。而兴趣教学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并根据主体发展特点以及兴趣偏好设计符合学生“胃口”的运动项目和教学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对教学方法创新利于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在教师兴趣引导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
大部分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升学率上,导致学校不重视体育这一门学科。初中体育教师也是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但是由于长时间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体育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甚至有时候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差。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讲解体育知识,然后进行简单的示范,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体验后,甚至不喜欢上体育课。
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才能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接受和应用能力。学生只有在身心处于兴奋状态时,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各项技能。合理的体育游戏能够刺激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的身体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以《排球》教学为例,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进行排球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的技能。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强调要领:正对来球,双手叠握、伸臂、压腕、夹臂旋外、形成平面,垫球时臂插入球下,含胸、提肩、夹臂向上抬肩,收臂同时蹬腿提腰等,最后,教师可以开展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进行双手控球接力的游戏。我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四路纵队,让学生将球放在击球部位上沿着跑道进行折返跑,到终点后将球交给下一位学生,这样,先完成的队伍获胜。在为学生制定比赛规则时,我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强调按规则完成游戏,注意安全等。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运用,能够改善枯燥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的效果,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合作学习,从初中生的成长环境来看,其个人主义倾向浓厚,对于合作的认识不足,在体育锻炼中我行我素,尤其是在一些团队运动中,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明显,与其他队员之间的沟通不畅,激化了矛盾,也影响了整体的训练效果。基于此,在初中体育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合作学习理念,将学生划分为合作训练小组,利用互动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并非机械的分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如篮球小组、足球小组、乒乓球小组、健美操小组、毽子小组等,让志同道合的学生能够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巩固兴趣、完善体育训练过程。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为学生提供运动器材,并详细说明器材的使用,以及训练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安全;协调内部矛盾,利用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保证公平公正的指导态度,尽量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并在合作训练中互助沟通,调动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队列表演训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军人教官走进教学中来,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军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之,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钻研、创新、总结经验,将教师的上课内容和学生的积极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后体育在中考中受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呈现出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并重,更加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新趋势。为适应新体育中考和初中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初中体育教学需要坚持身体机能锻炼,注重运动技巧提升,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考试科目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创新方法,以素质教育的想法理念应对每年变革的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