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果
(河北省霸州市第四中学,河北 霸州 065701)
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与摸索,并借鉴他人的思维和意识,在思维的碰撞中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进行研究,对传统的课堂讨论进行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从根本上说,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能够取得预期理想的成绩,其基础和前提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讨论过程中,能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自由的抒发观点并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中,教师所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做好引导工作。经分析,兴趣是教学中的关键,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力武器。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堂讨论的导入工作,使学生对讨论的主题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地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朝鲜战争》时,教师需要学生了解朝鲜战争的起因和背景,并了解朝鲜战争对我国及世界形式的影响。但由于当代学生对朝鲜战争的认识不到位,学生对朝鲜战争的兴趣也不高,尤其是针对于女学生。因此,学生就很难带着激情和热情进行课堂讨论。
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中给学生播放朝鲜战争的相关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朝鲜战争的残酷,以及较为真实的战场场景。在视觉的冲击中,学生的认识将变得深刻,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热情。基于此,课堂讨论才能够得到学生的配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注意对课堂讨论氛围的营造。不难想象,如果学生处于压抑紧张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将受到限制,学生的表现也不会自由,导致课堂讨论难以真正开展。
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讨论氛围。一方面,教师需要注意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角色,要做好一名引导者与旁观者,而不再以教师的身份干预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强行灌输自己的意识和意志。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掌控课堂纪律的同时维持课堂的活力,不能在课堂讨论中严格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喝止与责备。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明确的是有效的主题拥有是课堂讨论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具体地说,如果教师制定的讨论主题缺乏深度,高中历史课堂讨论难以深入开展,学生找不到讨论的关键,也不需要经过资料的收集就能够进行讨论。换言之,教师所制定的课堂讨论主题要拥有讨论的价值,要拥有论点才能够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才能够使学生的认识更加透彻,在反复激烈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探讨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优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清王朝为什么会被列强压迫。于是,教师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清政府统治制度的对比”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这个较为浅显的主题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虽然这个主题切合了教材的内容,但学生只需要通过翻阅教材就能够得到答案,使课堂讨论失去价值,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时,有的教师提出以“假如西方列强彻底推翻了清政府,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会变成什么样?”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
这个讨论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否定和架空,从某种程度上具有足够的新奇感和刺激性,满足了当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获得学生的支持和认可。此时,学生的热情变得高昂,迫不及待的参与课堂讨论抒发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会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人民的心声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将各种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激烈的讨论,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进一步发挥了课堂讨论的效力。
最后,教师必须正确对待自己在高中历史课堂讨论中的角色。一方面,教师必须在课堂讨论中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也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自己成为旁观者。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堂讨论中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要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探讨,要灵活的调节课堂讨论的氛围,保持学生的活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例如,在“假如西方列强推翻了清政府,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会变成什么样?”为主题的课堂讨论中,学生讨论的焦点始终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使得课堂讨论陷入一个死的循环中。
此时,教师应该适时的提出疑问,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新的方向。如:“西方列强已经在武力上占有了绝对的优势,他们是真的推翻不了清政府吗?如果推翻了清政府,西方列强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这个问题为学生指明了思路,帮助学生从死的循环中走出。基于此,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就能够再次展开,就能够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使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升华,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课堂讨论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武器。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掌握课堂讨论的精髓。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交流,推动课堂讨论的发展与进步,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