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2019-01-12 22:01:40和京娣
魅力中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表象想象力想象

和京娣

(河北省唐县大洋乡中长店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5)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汲取营养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还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创造性读写结合由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激发创造思维,主要的形式有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等。如讲授完契诃夫的小说《凡卡》后,布置以《凡卡的命运》为题的续写训练,要求学生去阅读契诃夫更多的相关作品,写出更精彩的故事。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挥想象

图片是人们认识之中的基础认识,而有时又是最复杂的、最难以形容的一种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想象力却退化了,变得过于关注表象。一幅图片背后可能蕴含着无比精彩、无比强大、无比深奥的内容,所以教师就要通过图形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画表达的中心思想。因为想象力就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所以讲授完《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学习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奇异的想象力,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向我们描绘在“草虫的村落”也能有奇异的游历。同时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充分发挥想象。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激发学生的表达灵性,拓展想象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文亦是这样。脱离了现实生活,作文内涵就会流于表象,空洞没有灵性,创新当然就无从谈及,想象力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真正的好文章既有一定的现实原型,又有一定的想象艺术,从而进行升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广泛接触外界事物,开阔眼界,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在观察时要有目的,多角度用心去观察。创造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间的联系。

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深化想象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灵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朱自清的《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但作者触景生情,从中感悟到时光匆匆,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告诫年轻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作者对珍惜时间这个道理并不是去做枯燥无味的讲述,也不是去发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性,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上。

感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感悟自然,而且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社会,这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让他们去认识他人,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

总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首推联想和想象。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就如陶行知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猜你喜欢
表象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