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俊
(重庆市开州中学,重庆 开州 405499)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育工作者要将语文教学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以“育人为本”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首先要了解何为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意义。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全面渗透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全面推上日程,但是我国的教育方式仍然落后,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教育教学当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实现创新,还是曾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没有注意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和掌握情况。这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降低,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十分不利。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压力的,如果教师不能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深入渗透语文的核心素养[1]。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应该首先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并深入实践,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程度了如指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解决措施。例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会有课堂提问的环节,当学生的答案或者做法和预料当中不一样的时候,教师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应该启发其他的学生自主思考,问其他的同学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否可行,通过小小的刺激与挑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开散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思维的开拓与发展。由此可见,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有效给学生渗透语文的核心素养[2]。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育过程当中十分重要。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参与意识。教育工作者在高中教学当中,应该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现代教学模式与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知识化为主动探索。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语文虽然是高考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可是教师不应该只将重点放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人思想素质的发展和成长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健康正确的品格。教师需要做的是完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语文,只有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才能认真学习,主动学习,才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塑造正确的人格[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在教育教学当中广泛应用。在高中阶段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引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放映机直观立体、形象生动的呈现在语文课堂上。例如,在学习《哈姆莱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作者和时代背景,然后找一节自习课,带领学生一起观看戏剧,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寻找答案。例如:课文情节和话剧情节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的悲剧都体现在哪里?哈姆莱特的情感在剧中经历怎样的变化?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悲剧你会怎么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组织同学进行辩论发言,教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课文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游戏环节,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在主动参与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旧以《哈姆莱特》为例,教师可以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扮演,要表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当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进行排练,等到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话剧表演比赛,再选出几名学生作为主持人和评委,设置奖品,评出最好的一组。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也会增加,而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学生会更加容易的感受人物情感并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促进思想道德境界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教育工作者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并且是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