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对策
——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例

2019-01-12 20:21:40王茜
魅力中国 2019年19期
关键词:细胞核科学素养资料

王茜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云南 昆明 650214)

教育部于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本文以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例,对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展开分析。

一、教材分析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教材对细胞核的功能并没有直接作出阐述,而是给出“资料分析: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的四个实验资料,作为学生讨论细胞核功能的材料。教师对这部分知识的处理,往往就是让学生自行学习资料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细胞核的功能。但是这样处理,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未能体现“核心素养”、“科学素养”的观点。

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旧教材进行优化调整,在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将科学探究及小栏目作为实验的主要活动,形成科学探究活动[1]。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我采用让学生充当“小小科学家”,将“资料分析”中的四个实验资料写成实验报告的形式。

实验分析报告单具体设计包括:实验主题、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实验分析等。

学生通过对资料中简短的文字进行分析讨论,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来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分析实验目的,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描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等。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充满了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并在学习后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三、效果评价

通过以教材资料分析为依托,让学生充当“小小科学家”,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来分析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渗透生物科学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有效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学习的科学方法、技能,理解科学过程和科学本质,逐步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细胞核科学素养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数码世界(2018年1期)2018-12-23 21:39:47
中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