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建
(南昌市麻丘高级中学,江西 南昌 330086)
随着素质教育观的大力推行,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也更加追求课堂生动性和灵活性,并且在师生课堂互动方面也在不断探索,这种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但与此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也会遇到一些阻碍。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探索更多高效的教学流程,是目前教师更应该关注的实际问题。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抛出一个感觉很有价值的问题,而学生的回答却超出了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往往就是由于教师对学生新阶段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了解不够充分,对于学生的起点水准没有拿捏到位,问题的创设与提问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相符合,教师认为问题具有学术价值,而学生却觉得难度太高。同时,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应该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课前预习要求,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这也是对教学起点的有效把握[1]。
2.学生个体的性格、态度、情绪以及学习习惯
学生主观上对学习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情绪是否高涨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会对教学互动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学生性格不同,在课堂中表现也不同,有的学生善于交际,有的学生则沉默寡言。在学习态度和情绪上,有的学生能够专心学习、心无旁骛;有的学生则对学习毫无兴趣。这些个体不同的因素都会对高中化学课堂互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
1.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教师教学观念对于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生成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否对教学产生根本性的改革都是源自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的教师在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也比较传统,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不及时更新,在教学中也常常会抱有消极态度,这样的教师对于教学互动的形成就造成了阻碍[3]。
2.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教师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使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和帮助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只是随着教师的进度走,不能够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最终常常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对教师的期望值也逐渐磨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具以及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对课堂互动生成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如果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地注重讲授,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感觉到枯燥乏味,对听讲也常常抱有消极态度。而教师在课堂中如果合理地创设学习情景,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情景中能够有较强的代入感和参与感,知识在相应的教学情景中更具有直观性,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也就更加有效。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对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帮助作用,在这种交流下,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尊敬和崇拜心理,这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能够提供动力[4]。
现阶段,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作出及时的教学观念革新。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只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也只是帮助学成完成考试,这种任务型的教学观念对教师教学产生了严重的束缚。而新课改不仅对于书本教材有所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有了相应变化,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教学观念、手段和方式的创新以及改革。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观念、手段上的革新,同时也要循序渐进,并从自身教学策略出发,形成明显的转变。教师应该创设具有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对化学实践的探究欲望也会变得强烈,同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互动增多也能够帮助师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这会给高中化学互动生成教学提供更大的交互空间[5]。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生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针对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革新,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度,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高效、趣味地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增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环节,为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