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漫湾镇中心小学;云南 普洱 676217)
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的生命意识凸显。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这与我国生命教育落实不到位有关。
如果说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那么生命意识凸显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殊不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的现实,是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美国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欺侮、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日益严重的现象,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上升,有关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的一种方式。这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落实不到位有关。鉴于此,我们呼唤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它表现为三个层次:即生存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教育,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与其他教育一样,生命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学校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也对他人的生命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弱势群体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健全发展。学校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也不是单纯的说教,它还应包括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行动中体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学校生命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1.学校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开展内容健康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活动,并将尊重生命作为一切教育的核心。教师在创设环境、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解放心灵,让学生个性在校园中有所张扬和释放,唤醒他们的发展意识,让学生有机会融入自然与万物对话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有宽广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期待。
2.学校教育要把生命教育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从哪里来,生命短暂,但过程精彩;认识到生命虽然最终是死亡,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却会因为每个人的不同选择而变得不同;认识到生命是需要经受考验的。在教育中教会学生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教会学生处理好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与他人的关系,生命与社会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3.学校老师要修炼自身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向教师学习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教育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并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言行;教师应具备精湛的业务水平和广博的学识,并懂得真诚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尊重换回学生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正如全国希望工程教育专家张锦堂校长培训教师报告中的一句话:“教育是师生在同一时空进行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和沟通。”
当今,很多孩子不懂得尊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不懂得关爱他人,不为别人着想,这里面有来自家庭的因素。首先,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第二代独生子女,六个家庭成员照顾一个,大人付出很多心血,而不求孩子回报,时间一久,孩子脑海中形成“家长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根本不想自己幸福的成长是家长在关爱、照顾在对自己付出,也使孩子失去了承受挫折和失败的韧性,容易产生轻生念头。其次,生存的压力让家长越来越只重视对孩子的成才教育。成长于这种环境的孩子很难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一味的按父母要求来做。所以说,生命教育家庭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和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家庭缺少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容易使孩子产生孤独感,也容易产生毁灭的行为。
1.家长在生活中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家庭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在分享和承担中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对父母的一种责任。
2.家长在生活中多留给孩子与自己交流的时间,倾听孩子心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让孩子懂得生命只有一次,是人生最宝贵的。并教会孩子珍惜和感恩。
3.家长要给孩子处理、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能包揽太多。让孩子在处理问题的实践中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危机,勇敢的面对现实,增强抗挫折承受力,让孩子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和自我控制的方法。
青少年自制能力相对较差,社会对其生命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生命教育先行一步,那么也许就不会出现“三鹿奶粉”事件,也不会出现假疫苗让儿童致残。而面对千千万万幼儿的生命,如果那些企业稍稍有一丝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悲剧就不会发生。所以说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真诚、热切地呼唤生命教育,敬畏生命,不仅关爱自己生命,同时,也关爱他人生命。
21世纪,时代不需要催生英雄,却要呼唤生命教育,源于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和人的生命的基础性。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没有了生命个体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所有的人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