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芳
(商丘工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我校学生工作一直坚持专业化、品牌化、精品化建设,重视对日常工作的总结和凝练,经过长期探索和研讨,目前已经逐步形成“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劳动育人”“三育人”的学生工作特色。“三育人”学生工作特色为形成师生互动、家校联动,线上与线下结合、育德与育心结合、教师指导与学长帮扶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一直始终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建立健全“零缝隙”五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彰显“新、全、深、实、细、佳”六大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学院的心理健康“520”工作模式为中心开展,“5”即五项基础工作,“2”即两项特色活动,“0”即心理健康安全事故“0”发生。
五项基础工作即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开展一次心理普测,把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宣传教育,推广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过好一个心理健康节,凸显心理活动显著效果;举行一场系统培训,强化干部工作能力;
两项特色活动即每学年的第一学期11月份举行“鬼脸”大赛和“微笑”大赛、第二学期4月份开展“倒出我的烦恼”活动。在各班级确保开展此类活动,促进班级所有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上做法实施后,确保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0”发生。
除了“520”模式外,学院还有很多措施,如学院的“心悦驿站”(心理健康知识,原创心理美文,心悦心语)依托公众微信平台开辟学院心理育人新阵地,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美文欣赏、心语案例分享等,多渠道向老师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更新各位关于心理方面的理念,立足于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三爱”积极心理品质,打造学院心理育人新模式。
同时还有“四特生成长手册”来结合着上述措施更全方位得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四特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特殊的生活背景与社会发展现状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这也给辅导员,任何老师,校领导的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稳定工作,排查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四特生”摆脱困境,使其能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学院以规范使用经济与管理学院四特生成长手册为抓手,清晰呈现“四特生”成长轨迹,使辅导员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转化规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坚持扶困与扶志,扶困与扶智相结合,开展“助梦扬帆”,构建“尊严救助、品行润泽、技能拓展、感恩回馈”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
1.尊严救助:通过“对特殊学生捐款、爱心基金、寒冬送温暖、国家奖助学金以及学业奖学金”的评选,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解决物质问题,确保学生无后顾之忧。
2.品行润泽:通过开展资助两节课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和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让更多学生了解国家资助育人的初衷,扶贫先扶志,引导学生形成感恩、励志、成长的意识,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
3.技能拓展:学院内外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和三商、新浪矿富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在受助自助过程中拓展能力、锤炼意志、提升素质、增长才干。
4.感恩回馈:通过“参加一次爱心捐赠、一次社会实践、一项志愿服务”培养贫困学生的感恩、责任、奉献精神。
学院结合实际以增强一个认同、筑牢两个阵地、统筹三类劳动、实现四个结合来加强学生劳动教育、重申劳动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增强一个认同。即增强劳动观的认同,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幸福都是通过劳动奋斗出来的。
2.筑牢两个阵地。即校内校外两个劳动育人阵地,引导学生“扫好一间屋”“护好责任田”“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我先行”,让学生体验劳动、感悟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其奉献与服务社会的精神品质。
3.统筹三类劳动,即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专业探究性劳动教育和社会公益劳动,实现劳动育人与社会实践、学生日常管理、勤工俭学、美化校园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宿舍内务、打扫教室卫生转化为日常习惯,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打造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依托专业认识实习、实训课、校外实训等做好专业探究性劳动教育打造钻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依托“雷锋月”、青年志愿者协会、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做好社会公益劳动。从细微处着手,打造钻一行,精一行,协作共进的工匠精神。
实现四个结合即实现劳动育人与社会实践、学生日常管理、勤工俭学、美化校园相结合。
综上所述,在“三育人”的特色路径引领下,学院的学风浓厚,目前已逐步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严教的学风氛围,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局面。在学校的“四课四杯”(“育德杯”学生讲思政课大赛、“铭史杯”历史舞台剧大赛、“铸魂杯”课程辩论赛、“腾飞杯”课程微视频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目前“三育人”特色工作路径仍在完善探究阶段,学院不断的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了形成长效机制,多维度的进行学风建设,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地迎接新挑战、踏上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