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万红
(四川省大英中学,四川 遂宁 629300)
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实施以来,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耳熟能详的包括导学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提高了效率。但作为一名奋斗于教学一线的高中教师来说,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一个体会,即教学模式的模板具有一定的体系性,如启发式教学主要是通过问题和情景设置进行展开,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循序渐进的思考,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里而产生厌学情绪;如分层次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程度、呈现的不同问题,针对性的给出不同的教学模式,达到“一个锅里不同饭”的效果。但应用于具体的学科来说,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特点,所以在教学模式的实践方面也要进行细节方面的调整,从而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贴合,才能最终获得相对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中我所选择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也就是以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进行的模式创新。
化学是中学教育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是日常生活中和科技领域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来说,高中阶段的化学理论知识更加专业、更具有未来技术领域的实用性。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就更多,这就导致教学实践中化学的教学按年度增加,教学有效性和教学付出一定程度上不成正比。所以,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高中化学的学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中我所探究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一定意义上是从素质教育探究式教学演变而来,因为化学不是一门纯理论性的学科,其中包括实践性的实验内容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研究和探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习惯于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逐步建立起化学学科所需要的可观性思维和问题的逻辑探究能力。下文中我就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在对于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的看法和建议。
对于一种教学理念的运用,一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我们要经过多次的尝试、反思和调整,此部分中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分享我在具体教学中所探究出的关于研究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的设定。
在我看来,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前提是学生对于所研究的知识内容有兴趣,那么如何有兴趣呢?则会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进行问题的创设。一方面,高中化学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虽然是以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呈现,但化学本身的实用性较强,涉及到的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在问题创设方面,我们可以以化学实验为接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如在学习电离方程式时,先通过酸的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对盐酸、硫酸等的电离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尝试着假设推断碱与盐的电离方程式,最后一步步进行实际的实验或者理论验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教材中选择合适的例题,或者是设计对应的课题,让学生进行探讨,结合实验或者理论推理,引导学生得出结果,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然后借助学生的质疑,设定进一步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自己的问题驱动下,完成进一步的问题探究,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点播。总之本着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思维和学习方面的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就如上文所讲,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化学实验内容必不可少。而在具体的化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集体协作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验证,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帮学生养成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我们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创新,最终才能发挥出教学模式最大的有效性。
对于学科教学来说,知识的传输最为重要。所以对于高中化学来说,我们在课题设定方面更要慎重对待:研究课题要围绕各学期的教学大纲规定重点内容展开,教师在课题设定方面要做到基础为主,适当拓展;课题的设置应当尽可能的贴合日常生活,如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课题等。生活化的课题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所以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方面的潜力和天赋不同,所以兴趣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差异。虽然我们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并不代表不分程度的在教学方面进行兴趣的“填鸭”,而是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的兴趣,重点挖掘部分学生潜力,保证普通学生的基本学习兴趣即可。
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强调学校教育要做到“学生为主”,但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发现,知识的难度决定了“学生为主”的困难性。所以我们要正确定位教学关系,适度地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与学方面的契合。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生来说,不论是从自身能力看,还是从人才培养的大目标来看,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而针对这一点,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最终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目标。以上我仅仅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享我的教学策略,相信其他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获得了对应的教学模式创新成果,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能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