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燕
(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四川 巴中 635600)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文言本身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首先,针对学生上课无聊,难以提起学习兴致的情况,教师要活跃课堂氛围,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文言文的熟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消除在学生心目中文言文很长的看法,打破学生望而生畏的观念;再次,文言字词的释义是重难点,教师要能够做到详细讲解,并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方能够遇到陌生文言时,手到擒来;最后,也要把握文言文的思想感情,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文言学习中融入多种教学手段,比如,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人物故事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搜集文言背后的小故事,以此为切入点,抑或是,采用适当的竞争比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学习。当然,也可将现有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如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培养起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师要保证课堂中的小故事是与文言文故事中的人或事有关,也可以是作者的逸闻趣事,这种方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这个过程,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增长了见识,了解到历史人物不同于史记中的形象,自然而然,能够培养学生对文言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离骚》一文中,学生了解到的就只是一位仕途不得意,被奸臣陷害的忠臣形象,表达的是他对楚国人民的深深担忧。但是很多学生却不知端午节的由来其实也与屈原有关,古时候的人民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屈原含冤,志向得不到抱负,最终抱石跳泊罗江自尽的英勇事迹而流传下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历史故事,学生通过对这些历史故事的了解,更能增加对文章的学习激情,增大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利用与文言文有关的知识开展适当的竞赛不失为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如何开展?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实行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增大竞争的动力,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其次,就是展开竞争,调动积极性。最后,要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才能长期维持学生学习热情,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比如我们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教师提一些精简的问题,各小组抢答,对一题积一分,累计积分最多的小组为最后赢家,如“《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句子是什么?”“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就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什么?”等等,学生通过答题,在浓厚的氛围下,培养兴趣,并对知识进行一个再回顾。
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文言具象化,变枯燥为有趣。当讲到某句翻译时,教师可以用图片或是视频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觉得文言文难,很大原因就是觉得其又长又杂,还没开始,就望而却步了。如何有效解决这一大难题,关键就在于熟读。熟读,顾名思义,不仅要读,而且要熟,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学生们熟读文言文,就是对文言文学习迈出了第一步,并会产生“原来文言文也不是很难”的这个想法,这是胜利的开端。其次,在熟读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即便是遇到陌生的文章,读个几遍,也就能够了解其大致内容,分析出情感,这就是要达到的最好效果。最后,如果学生能够流利地将很难的文言朗读出来,还能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力。
熟读对文言文的学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关键是如何做到让学生熟悉阅读?第一,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把文中不懂的字词标识出来,并通过查找资料标注上拼音,保证学生能正常的阅读;第二,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将标准的音频播放几遍,既让学生熟悉一下生字词,也基本了解文中的断句、重读、轻读在哪些地方,便于对文章有一个更好的认识;第三,还要要求学生课下多多阅读,培养语感,并在课堂上开展朗读竞赛,考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掌握字词的准确翻译,而不是局限于本篇文章,粗略的整段整段地翻译,难以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会导致学生在文言文考试中大量失分。毕竟,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资料都是数以万计的,考试中不可能运用课堂中学过的课文作为试题,而且,如果试题中都是些见过的翻译,那文言文学习还有何意义,无法锻炼学生的能力。
要保证学生的精准掌握,重点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和考试大纲,总结出字词的重难点,并在教授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教师要根据学习过的内容,归纳出一字多义的字词,并汇总出来,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的“爱”意义有所不同,前者表示“爱慕,欣赏”,后者则是“爱护”的意思,当然,还不止这两个意思,通过学习的深入,要慢慢积累,方能灵活运用,诸如此类的字词还有很多,教师要把握重点,总结精炼,不给学生增加太多的学习负担。最后,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课堂上讲完就完了,还要学生下来背诵记忆,教师要定期抽查,迫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高中文言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教学。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方法以外,教师还要正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在课堂上穿插分层教学手段,以便于所有学生都能有效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可以举一反三地求解陌生问题,这是当下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了解课堂学习状态与掌握情况,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旨在找寻到最恰当的教学手段,辅助文言文课堂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