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蓉
(重庆市巫山县机关幼儿园,重庆 404700)
通常在幼儿3-4岁左右,一般都会步入幼儿教育生活,初步接触幼儿教育的孩子,刚入园时面对新奇的环境以及众多的小朋友,往往会表现的欢天喜地,但在离开家长身边时,就会变得哭闹不止,这不仅会让家长每天牵肠挂肚,还会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就该阶段的幼儿入园哭闹问题成因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具体论述。
第一,幼儿阶段的孩子对家长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与家长分离,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特别是在当前阶段,独生子女非常普遍,可以说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而孩子在离开这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以后,要接触陌生的生活环境,通常会感到害怕,进而出现哭闹现象。
第二,幼儿存在胆怯怕生的现象,作为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各种生活起居都是由家长照顾完成的,而在进入幼儿园以后,他们担心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洗脸、穿衣、吃饭等活动,而且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加上入园前家长的吓唬,导致其在入园后害怕被老师训斥或打骂,所以在见到教师的时候就会哭起来。
第三,幼儿心理较为任性,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发育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尤其在家长的放纵之下,任性现象较为普遍,在入园以后不听教师的话,以自我为中心,为了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或不想上幼儿园,进而做出哭闹表现。
第四,孩子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之下能够产生一定的安全感,但在入园以后,失去了家长的呵护,其对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就会缺乏安全感,在心理上难以适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入园哭闹问题。
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所有幼儿都当做自己的子女,对幼儿多加关心、多加爱护、多加引导,在教学实践当中,可以给予幼儿抚摸与拥抱,要让幼儿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感觉,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使其更愿意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和玩耍,从而减少哭闹问题。
幼儿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也代表其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因此,针对新入园幼儿,教师必须要将教室布置工作做好,第一,在迎接新入园幼儿以前,教师要对教室进行精心的设计,运用各种主题赋予教室美观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面对教室布置时,能够不由自主的进行观看,从而忘却环境影响和父母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玩具放置在教室当中,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会逐渐淡化分离的焦虑,使其幼儿园生活充满欢声笑语;第二,教师可以对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户外活动进行组织,利用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使幼儿能够产生愉悦的心情,如老鹰抓小鸡、开火车等等,在此过程中能够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并从中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从而产生明天还要来幼儿园的想法;第三,对各种故事进行生动的讲解,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共性,通过故事吸引幼儿,能够使其入园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对于哭闹比较严重的幼儿,可以让其适当的哭一会,等幼儿的脾气发泄出来以后,对于较为娇气的幼儿可以多抱一会,并对其进行引导,在他不在哭闹的时候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对于没有哭闹现象,但却较为自闭的幼儿,教师应该主动与其沟通,鼓励他们对游戏进行参与;针对哭闹、玩耍呈阶段性的幼儿,可以多给他新玩具,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玩具上;而话比较多的幼儿,教师应该顺着他的话对其进行安慰,在新入园期间,幼儿出现哭闹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必须要保证处理方法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快的接受幼儿园生活,并渴望幼儿园生活。
在幼儿入园以前,教师应该对家长会进行有效的组织,因为幼儿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家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新入园的幼儿家长,需要落实以下要求:
第一,要求家长相信幼儿教师,放心的将孩子交到教师手中,如果孩子入园不哭不闹,应该立即离开,不要在附近徘徊,如果犹豫不决,会将孩子的分离情绪勾起,造成哭闹现象。
第二,要求家长不要用教师来吓唬孩子,不要让孩子形成教师会批评他、打骂他的意识,在这种的影响下,可能会在孩子内心产生阴影,从而见到幼儿教师以后就出现哭闹问题。
第三,对幼儿交友范围进行提升,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幼儿有了更多新朋友以后,就会愿意上幼儿园,因此,应要求家长平时多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接触,并教会其交朋友的方法,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
第四,要对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进行培养,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一味的娇惯,使幼儿能够具备坚强、独立、自主的精神。
综上所述,3-4岁幼儿在刚刚接触幼儿园生活时,往往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哭闹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教师应该对各种方法进行科学的应用,使幼儿能够对幼儿园生活加以接受,并喜欢上幼儿园生活,以此来让家长放心,并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