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李明
(攀枝花市第一小学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语文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的载体,是社会交流的工具之一。小学低学段的语文重点是基础知识,包括拼音的学习和使用;基础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认识简单语文符号和使用;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口语交际和普通话使用等语文方面的学习。学生在小学低学段语文基础的夯实影响到学生以后语文学习层次的提高水平。作为课堂学习延伸的作业布置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教师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布置,在作业中融入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意识,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复习,提高学习成效。下面就如何进行创新型作业的布置结合实际工作做以阐述,探索方法,积累经验,交流成果。
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好奇心理强烈,喜欢游戏和有趣味性的学习。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作业布置,将会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愿意主动探究的作用。
在识字学习时,小学低学段的汉字基本都是独体字,笔画简单易记。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一些孩子不喜欢识字,也不愿意写字,因为他们觉得它枯燥无味又费功夫。为了把游戏性和趣味性融入到识字认字里面来,我布置了一项“象形文字找朋友”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把所学汉字的象形文字形式进行整理的作业。当然学生独立完成这项作业还是有困难的,但是如果发挥家长辅助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解释每个象形文字的创造初衷,让孩子明白汉字的来源和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象形文字的“日”字是一个圆环里面加一点,那么这一点就代表这个圆环是实心的球体而不是一个空心圆圈,正好与太阳是一个球体吻合,于是“日”字中间的一横出现了。这项汉字起源的寻找作业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同时因为对象形文字的理解而起到了加深汉字认识的作用,而且很多学生以会画象形文字而感到自豪,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好多孩子还自学了很多汉字,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
小学低学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没有成熟起来,对事物的理解更直观。在语文学习中有操作性的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从而起到感知和记忆的作用。
例如一年级很多课文需要背诵,可是用机械的反复朗读达到记忆的目的,真是提不起一点精神,让学生感到痛苦和无奈,影响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过若是要学生把语文课文表演出来,学生立马就来了精神,感觉新鲜而又有动力。这是因为小学生大多爱表现,喜欢被重视被关注,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就可以帮助他们顺利的进行语文学习。《比尾巴》这篇课文很适合在学生中进行表演作业的布置,学生边朗诵边模仿课文中的动物,把“兔子、小猴”,“公鸡、孔雀”,“鸭子、松鼠”之间尾巴对比的生动样子用道具的形式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在直观的视觉感官下直观地理解课文,表演的过程就是背诵的过程。轻松而又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忽略了学习的困难,若是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把表演录成视频大家进行分享更能够把学习的影响扩大到每一位学生,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作用,为进一步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教育改革可以说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向其他教育理念更加成熟的国家去学习。如果作为一名有时代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的教师的话,放开思想格局,不拘泥于形式,用更加开放的眼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教学的要求,创造出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作业布置形式,将为自己的施教起到借风助力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的同时,惠泽与学生,让孩子在具有创新性的作业练习中积累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基础铺垫。
例如在美国小学语文教学作业布置的要求中更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如果借鉴到我们的作业布置当中去也是不错的方法之一。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这篇课文的主题创意就非常符合实践性作业布置的要求。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使用的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收纳整理好,从实际行动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要求养成整理文具、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有了深入的实践支持。真正的从课堂走到了课外,走入了生活。这样的作业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而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要求。
总之,小学低学段的语文作业布置是一个需要施教者多动脑多思考的环节。做到与时俱进,以会利用各种资源来为自己的工作服务的目的为前提,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于同行的交流中做到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就一定会是自己的事业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而又新鲜,轻松而又有趣的氛围中完成语文作业,让家长不再因为辅导作业而头疼,让孩子也不再因为写作业而感到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