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培峰
(利川市团堡镇金龟小学,湖北 利川 445420)
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有效的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应该积极探讨的话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堂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全面的实施,这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提出的必然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于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对策,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入手,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
小学数学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这很大程度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产生自卑、厌学、焦虑等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以下主要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差,他们在父母和教师眼中都被贴上了标签,很多时候还会受到父母和教师的责骂和批评,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自卑心理的学生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在课堂上不敢主动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也害怕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
厌学是学困生重要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由于学困生成绩较差,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就算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机会表现出来,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导致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按时完成作业、扰乱课堂秩序,大大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和自尊心比较强烈,小学数学学困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他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成绩,但是却无能为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焦虑的心理。学生焦虑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害怕考试、担心受到老师的批评等。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比较单一,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就是很好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混合运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很多学困生对枯燥的运算提不起兴趣,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入手,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早晨我们坐公交上学,公交车上已有15人,中途上车12人,到站后又下了11人,公交上还剩多少人?这一例子与学生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拓展了学困生的思维,提升他们对混合运算的兴趣,同时为之后的教学铺垫坚实的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转化班上的学困生,让他们学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对数学的学习有更多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学困生来说,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分析学困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引导他们更加自主的学习。比如在小学数学《简易方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天平进行导入:a.天平一边放2个50克的砝码,另一边放1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请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b.天平一边放20克砝码和一个粉笔盒子,另一边放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粉笔盒的重量不知道,可以怎样表示?你能列出式子吗?最后教师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操作天平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也用式子表现出来,其中一位同学将这些式子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说出分类的标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为学困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提升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这样的学习状态会一直重复。为了有效矫正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师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加强对学困生学业的干预。首先教师要根据班上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困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的引导,帮助他们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和监督,弥补和巩固他们的数学基础,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要采取分层教学模式,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教学科目,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铺垫了坚实的基础。学困生是每一个学科中都会存在的,怎样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关注的话题。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积极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积极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