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甘肃省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任何一级教育都要考虑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体现了国家对未来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立德树人”就意味着教育工作除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外,还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立德树人,教师是直接实施者,也是示范者。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所以,教师要起到以身示范作用。
要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道德建设,通过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和常态化的教育,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学校在制定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制度时,也要将师德师风、立德树人作为首要考核目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调整、晋职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做到以身示范,带头坚守职业操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会被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各科教师,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都应把对“德“的要求纳入到学生考评体系中。学生最后的评分包含了“德”和“绩”。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另一方面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欲做人,先立德”。青少年的心理、行为上尚不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正处于品行、人格培养塑造的黄金时期,如能科学教育,合理引导,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德育教育,紧密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作用,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我校给学生开了《道德修养》、《思修和法律》、《心理健康》等课程。把德育课堂作为最主要的教育阵地。思修课上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国际形势和时事政治等融入其中,在学生了解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互动式讨论,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心理健康课堂强调积极心理素质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培养技校生自尊自信、乐观积极、执着坚韧的心理品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示范者,也是学生最亲近和最信赖的人。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以“德”为主线的主题班会、开展情感教育。主题班会形式可以多样、场所可安排在教室也可安排在室外,主题班会可以增强班级团队凝聚力、通过一个班级学生的相互作用,达到道德情感的渗透,从而去影响学生的行为。
任何一种教育,只有当教育结果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时,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德育教育更当如此。传统的单向灌输和教化型的德育教育,早已不能适应当下学生的特点和教育工作的要求。要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就必须走近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才能使德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进而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激励和淘汰制度。加强学生干部培训、管理,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按时对学生干部改选纳新,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通过赏识激励来促使学生成长的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流方式。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普法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的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赏识学生,达到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我校还通过开展企业认知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参与生产,去感悟企业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这不仅增长了技能、也锻炼了学生的毅力和耐力。
坚持立德树人、还要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学校管理人员要始终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和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就要从学生基本行为规范教育抓起 ,通过严肃考勤、严查违纪,督促学生遵守教学秩序,加强纪律意识,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学风、同时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最好成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配备专门人员对公寓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制定公寓管理、日常事务细则,实行由管理干部、管理员、值班员、学生管理员组成的管理队伍加强学生公寓的规范管理,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总之,坚持育人初心、牢记德育为先、拓展立德树人的育人途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的根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