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凯
(苍溪县政府投资评审中心,四川 广元 628400)
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全面摸清我县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现状,推进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今年以来县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连续走访调研了三川片区、东青片区、五龙片区、歧坪片区等30多所学校,着重调查了解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体制,由原片区集中统一核算调整为各校自主核算后学校的财务运行情况,具体包括财会人员配备、会计核算质量、财务管理水平等,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积极思考规范学校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我县现有各类公办学校98所,其中幼儿园3所、小学72所、单一初中16所、高中6所、职中1所。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和农业大县,农村学校占比达85%以上,共计84所,包括小学50所、一贯制学校16所、单一初中15所、农村高中3所。
2018年以前,除7所高中学校外,全县其余91所学校实行分片区集中统一核算的会计核算模式,由片区教育督导站财务专干实行代理记账,各学校只设报账员。这种代理记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会计核算行为,强化了会计监督,但客观上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例如各片区督导站只有一名财务专干,却要负责片区内少则七八所、多则十多所学校的账务核算,繁重的核算任务使集中核算变成纯粹的记账工作,学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无法全程监管,财务运行状况缺乏针对性分析和指导,核算与管理实质性脱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经县人民政府批准,2018年1月1日起全县所有中小学校会计核算模式变更为各学校自主核算,学校设置会计、出纳岗位,配备财会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在走访调研以及对学校的财务检查中发现,一些学校会计基础工作质量较差,财务管理工作较为薄弱。与我县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一是会计档案管理差。如会计凭证长期零散放置,未按要求装订成册;票据粘贴粗糙,原始单据及附件容易脱落;二是会计核算不及时,有的长达两三个月不记账不结转;三是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财务信息记录错误;四是原始凭证不规范。例如某学校支付多次零星采买的办公用品,无分次采买的物品明细清单,只有一张报销发票入账。
2.执行财经纪律制度不严。一是现金管理不严。有的学校财会人员图方便,将现金存放在个人卡上;有的公务支出未按公务卡管理要求实行刷卡支付;二是节约意识不强。日常水、电、气及维修管理不严,运行成本高,造成资金浪费;三是支出审核把关不严。个别学校支出发票上既无经办人签字,也无校领导审批签字便报销入账;四是支出行为不规范。如2018年2月某高中学校向伙食团承包商支付营养餐热餐款,收款人未开具正式发票仅凭领条一张入账。
3.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重购置轻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落实,“存量不清”、“账实不符”现象存在。如未将固定资产及时登记入账;未经报批自行处置固定资产报废;资产领用和保管手续不完善;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核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
4.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一是未经批准自行采购。如某学校2018年购置价值2050元的空调一台,未办理政府采购手续;二是采购行为不规范,如某学校常年印刷量达到10万以上,未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确定承包商;三是个别学校存在划整为零、规避政府采购的现象。
5.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检查中发现,一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要么笼统含糊、可操作性不强;要么制度流程设计不科学,缺乏相互制约;有的学校虽然制度齐全,但流于形式、并未严格遵照执行等。由于内部监督约束力度不够,因此出现财务违规违纪情况。
6.学校债务风险意识不强。一些学校风险防控意识淡薄,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缺乏长期规划,资金使用和配置不合理,盲目追求校园硬件建设“高大上”,把运转经费挪用于项目建设,造成资金运转困难。如在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中,有个别学校超标准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挤占公用经费,导致新的债务产生。一些学校化解债务不主动,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坐等上级政府给予解决。
1.学校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由于各学校的财务人员是年初新配备的,多数由专业教师转岗或兼职担任,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也没有从事财务工作的经验,对财经制度不熟悉,会计基础薄弱。经统计,全县中小学财会人员共计196名,其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仅51名,占比仅为26%;参加过财会专业脱产学习或函授学习的只有10人,占比仅5%。学校财会人员大都是短期培训后就匆匆上岗,普遍存在会计知识有限、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同时,由于学校财会人员没有会计职称提升的压力,也难以激发他们继续研修会计专业的主动性。
2.学校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由于学校主要以教学为主,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而轻财务的现象。学校负责人大多数是从教学岗位上提拔起来的,对财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校领导认为,会计就是记记账、支支款,财务管理对学校全面工作影响不大。再加之我县农村学校缺编缺员现象较为严重,学校教职工往往身兼数职,大多数会计、出纳人员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或中层,兼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或行政管理职务。他们常常靠晚上或周末加班加点做一些财务工作,时间上没有保障,精力上难以兼顾,财务管理质量难以提高。
1.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是影响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应大力加强学校财会队伍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是通过教师公招、人才引进积极招引具有财会专业文凭的各类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二是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年青老师从事财会工作;三是加强财会人员专业培训。定期安排岗位培训与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增强财会人员服务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引导学校把财务管理工作列入主要工作任务。《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学校领导对财务工作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校领导应树立节约办学的思想,增强审批的责任感,严格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同时学校在岗位设置、人员选用、工作安排、激励措施等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3.夯实学校财务基础工作。一是健全财务制度。修订完善学校内部经费管理办法,细化公用经费等支出范围与标准,确保规范学校财务收支行为有章可循。二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严格印章、票据的保管和使用;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完善原始凭证的审核、确保支出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三是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清晰划分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权限,规范操作流程,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力度,保证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四是加强资产管理。严格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清查、盘存,确保账实相符;严格“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堵塞漏洞,防止资产流失。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学校应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报经批复后严格执行,在各个环节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六是坚持财务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建设、预决算报表等财务收支信息,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4.加强绩效预算管理。一是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意识,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机制。二是强化预算编制,将绩效目标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内容,建立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制度和部门整体支出评价制度。三是规范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及时清理盘活存量,减少资金闲置浪费。四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资金安排与上年度考评结果挂钩,明晰单位绩效责任,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强化债务管理控制。一是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刚性,合理安排支出,做到无预算的不办,超预算的不支,严防新的债务产生。二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财务分析,用客观详实的财务数据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防止乱收费、侵占挪用教育经费、影响正常运转等情况的发生。三是强化目标考核。年初下达化债目标任务,鼓励学校采取节支控支措施,厉行节约,积极消化历史债务。
6.加强检查监督和责任追究。一是完善内部定期审计制度。教育主管部门每年 在各片区轮流抽取1-2所学校开展校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对年内校长 变动的学校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二是强化外部监督检查。县财政、审计、纪检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年度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收支、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等,以检查为契机,治理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行为。三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年内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对学校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违反财经纪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