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旭
(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资产经营中心,河南 南阳 473132)
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问题日渐体现,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还应加大企业成本控制力度,带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对企业崇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1]。笔者分别从:成本控制相关研究、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作为一项有利的管理措施,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关于成本控制的定义可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阐述,狭义上的成本控制是指采取多种方法,如按限额开支、预定成本限额,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的效果科学衡量,使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得到解决。从广义上来看,成本控制则是采用低成本来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有效方法[2]。
通过成本控制管理可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动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保障,同时也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关键条件,详情如下:
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动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成本水平,在成本控制中应对相应的控制制度加以建立,如:费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领发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合理修订,同时还应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加以强化,确保成本控制的有序实施。
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论对于哪一个企业,成本的降低均可强化企业经济利润,如若企业成本过高便会对企业的生存造成不良影响,对公用事业的改善带来不利,从而使纳税人的负担逐渐增加,导致企业成本控制的实施失去意义。
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保障。在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下,企业发展难免遇到威胁,为了避免企业压力,通过成本控制这项措施可使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提高产品设计的创新水平,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关键条件。经笔者研究,健全的经济责任制是确保成本控制顺利执行的关键,据此企业部门应对成本指标一一分解,并将其有效落实,促使企业员工对降低成本、节约消耗引起重视,以此落实各项指标,从而获得预期管理效果。
总的来说,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契机,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保障,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增强,同时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笔者对成本控制定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目前许多企业对成本控制加以重视,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总的来说,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表现在: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控制方法及技术落后、企业约束激励考核机制相对匮乏、会计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失真、成本分析不力、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等方面,详情如下:
现阶段许多企业对成本控制有了全面理解,并将其落实到企业管理中,但未对成本控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引起重视,致使主体认识偏差、控制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导致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诸多,一方面来看企业未对成本控制机制加以完善,导致成本控制盲目性较大,对成本控制实施造成一定影响,无法获得预期成效[3]。此外许多企业在发展中未对长期目标予以重视,致使成本控制目标不明确现状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便失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另外企业在产品成本管理中未对产品全过程进行重视,导致成本大量浪费,致使产品成本真实性无法确保。
在企业管理中如若管理人员采用的方法与技术严重滞后,便会导致企业效益无法获取,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应将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运用到成本控制当中,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目前所采取的成本控制方法与技术缺乏科学性与先进性,企业部门应对其不断创新,使企业效益得到增加,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为了增强企业效益,还应大力发展科技,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降低企业成本,还可提高产品质量。
在企业经营中,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贯穿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效果,因此企业部门应对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力度,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使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全面提升。为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应对绩效考核机制合理构建,对于优秀的管理人员应给予鼓励与赞扬,如若管理人员表现不佳也不可对打击其自信心,避免成本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经笔者研究在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与成本控制信息的失真时常发生,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企业领导为了表现业绩,便会要求财务人员隐瞒亏损,虚增利润,以此来达到粉饰太平的目的,另外从大环境下来看,我国缺乏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工作的规范水平相对较低,致使会计核算无法有效进行[4]。除此之外会计人员素质水平的问题也是影响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原因,部分会计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水平相对较低,甚至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便会与领导共同作弊,这一系列腐败行为的发生都会对成本控制的落实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企业部门在成本分析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在成本分析中是以企业为对象未对外部因素加以考虑,尽管有些企业在成本分析中,将本期成本与上期成本进行了比较,还应对市场因素影响加以重视,导致成本控制有效性相对较低。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企业部门未对竞争对手展开分析。而这一点正式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水平应对对手的实际情况在了解充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对竞争对手了解的匮乏,将影响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成本控制中成本控制制度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尽管许多企业对成本控制管理制度进行了制定,但因其管理规范水平不高,导致成本控制效果难以达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成本控制制度建立中,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此降低决策失误的发生率。
通过笔者的研究,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据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对各个管理问题加以重视,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的发展贡献一臂之力。
为了避免成本控制中问题的发生,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还应加强成本控制力度,在具体实施中应对管理理念加以完善、采取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与技术、对约束激励考核机制进行建立、从战略角度来开展成本分析、对成本控制保障措施进行建立、积极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臂之力。详情如下:
为确保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应对管理理念充分完善,对成本控制理念加以强化,使企业意识到成本控制开展的必要性。通过成本分析对管理人员的业绩科学评价,避免成本浪费的发生。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对原材料消耗、产品消耗及设备使用等记录加以健全,并开展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对各项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对成本开支范围严格制定,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另外,企业还应对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进行完善,对成本经济责任有效明确,为成本降低提供有效途径。
各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还应树立新型成本控制理念,定期开展成本控制宣传讲座活动,使其成为成本控制的实践者。在成本控制中企业部门还应将发展战略目标作为出发点,将成本控制贯穿到整个管理工作当中,因此实现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
基于传统成本管理中,管理人员在记账、算账中处于被动地位,致使管理效果无法实现,因此管理人员应将现代成本管理方法运用在成本控制中,按成本管理要求对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技术成本、库存成本、后勤成本进行管理,同时还应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工作,抓好成本计划、成本预测及决策工作,对成本控制机核算加以强化,并开展成本考核工作。
另外企业部门还应提高资金运作水平,确保专款专用,避免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加大催收力度,对存货管理予以强化,使应付款比例充分降低,通过上述对策可起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优化资金结构、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
总的来说,企业在选择成本控制方法与技术时,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对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等因素加以考虑,同时还可采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协作制约功能来进行成本控制。
目前许多企业领导对成本管理缺乏了解,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据此企业部门应对成本管理力度不断加强,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达到管理效果,使企业职工意识到成本控制开展的重要性。企业部门还应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专业的管理人员加以培养,使其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通过这一措施还可促使企业职工自主管理及民主意识的形成[5]。为确保约束与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企业领导还应将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以及社会6学等成果纳入其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优化发展,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使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据此在成本控制中企业可将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应用其中,该软件作为常用的办公软件,可发挥数据库管理、表格处理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均是灵活多样的,管理人员应根据外部环境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用发展的眼光对新型管理方式加以研究,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为确保成本控制分析的有效实施,企业部门应从战略角度来展开分析,对竞争战略合理制定根据市场需求对竞争措施合理调整实际上战略成本,控制是以全局出发对企业所在的价值链,企业内部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全面考虑还要展开分析,对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及时找出,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降低成本。
为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部门还应对成本控制保障措施予以建立,同时对企业组织结构以及职能的划分合理安排,通过该手段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确保企业更好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还应对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策略加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前制定有效策略,通过这种手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契机,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的有序进行。
另外,企业部门还应对成本控制责任制度进行建立,使成本控制责任意识得以强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对成本控制基础性制度加以完善,对材料费用定额、工作时间定额科学设定,在这种情况下还需对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按照企业发展目标来调整预算管理,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每个部门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成本目标,从自身位置考虑,然后进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大大减低管理成本,最大优点是便于管理,为成本控制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综上笔者对成本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就目前来看,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便会对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将新型管理模式应用其中,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