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断一个双语幼儿园好不好之前,我们先考虑一下,送孩子去双语幼儿园,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中国没有英语环境,双语幼儿园有环境。但是,具体一点,这个环境包含什么?学会几个单词,学会几首儿歌,甚至学会几句对话?显然不是。
加拿大学前的孩子,可能上幼儿园、Preschool,也可能就在家里。但是在语言上,孩子们能够得到的训练包括:
1唱儿歌及互动游戏:做各种配合语言的活动、游戏,肢体语言是非常主要的方式。
2认知类学习:包括颜色、大小、数字、字母等等。
3阅读活动:daycare、Preschool 老师的Story Time,主要是听故事阶段,后期有些园过渡到教孩子进行自主阅读。
4与其他人的语言交流:包括与老师、其他小朋友的日常交流,这是真实语境下的交流。
所以说,如果一个幼儿园能做到以上几项内容,那么就可以大大弥补我们孩子和人家英语母语的孩子在英语启蒙上的差距。从这个角度看,单单学会几个单词和句型,和这个环境所该提供的东西差距甚远。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或者活动,要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这一点不仅仅是双语园任何其他类型的幼儿园都应该符合这个标准。
1唱儿歌:几乎所有双语幼儿园都做到了,但是国外孩子耳熟能详的那些训练韵律节奏的Rythms/Chants有些没有;做各种配合语言的活动、游戏,
用肢体语言加深理解,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其中,只有部分园做到了,而这是国外幼儿园的主旋律。
2认知类学习部分:大部分做到了,尤其是字母歌更是必备,但是其他方面的认知很多停留在教具体的单词上,没有进行延展更没有结合其他内容比如第3条的阅读活动促进内化。
3阅读:老师给孩子们读英文书,读故事,大部分都没有做到;而少数能做到的,后期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往往很容易提高。
4与其他人真实语境下的交流:大部分没有做到。很多幼儿园还是上课内容是英语,但是其他时间大家仍然是中文交流。
对于双语幼儿园的效果,目前大家说法不一。很多孩子,在双语幼儿园上了2年甚至更长,儿歌会唱很多首但是仅仅是停留在会唱这些儿歌。问题的存在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这样的双语园仅仅提供了第1项的内容。而有的幼儿园,则因为第2、3、4项做得比较好,所以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比较强,有些也有很强的输出能力。
听力理解能力从哪里来?从情境对应中来。有了情境对应,会唱的儿歌就不只是儿歌,孩子看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把儿歌脱口而出,就会自己创造儿歌(比如把原来儿歌中的人名物名替换),语言就用活了,真的掌握了。这也是国外幼儿园都是老师把儿歌转化成肢体语言给孩子表演出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