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磊 刘腊梅 张振香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1)
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比其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上〔1〕。跌倒是我国人群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居首位〔2〕。调查显示,跌倒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跌倒不仅会直接造成老年人身体损伤,如并发骨折、软组织损伤等,也会对其精神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如焦虑、抑郁及对跌倒的恐惧感等。使用恰当的评估工具对老年人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预测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文献报道的老年人跌倒评估工具较多,各量表在评估内容、适用人群及信效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选择的跌倒评估工具并不适用于被评估人群或要评估的内容与被选择的评估工具并不匹配等问题,导致评估结果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老年人跌倒的相关情况。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文献法对现有老年人跌倒评估工具从评估内容、适用人群、信效度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不同学者选择恰当的老年人跌倒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从而有效评估、预测并减少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跌倒风险综合评估量表评估内容全面,同时考虑引起跌倒的内在、外在因素,如老年人的认知、活动情况,辅助器械或药物应用情况,相关疾病诊断等,评估结果更能全面反映跌倒事件发生的相关情况。
1.1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FS) 该量表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包括6个条目:跌倒史、其他疾病诊断、使用助行器、静脉滴注、步态、认知状态。每个条目评分0~25分,总分125分,分数越高,跌倒风险越大〔4,5〕。王秀琴等〔6〕使用Morse量表对接受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显示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815,筛查率72.97%,常规量表AUC值0.726,筛查率43.24%,且常规量表漏检率达48.57%,可见该量表在真实性及筛查率方面优于常规量表。徐赛珠等〔7〕将其应用于两家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和老年综合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研究显示MFS以45分为界时,预测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0.5%,临床应用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李青等〔8〕将该量表用于院内跌倒风险较高的康复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认为MFS应增加与年龄相关的评估条目,可更全面地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该量表主要用于住院的老年患者,其AUC值、筛查率、预测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且评估过程简单,耗时2~3 min,能实现快速评估。
1.2Hendrich Ⅱ跌倒风险评估量表(HFRM) HFRM〔9〕包含Koening Ⅱ抑郁等级量表、The Bender Elimination起立行走测试等多个评估量表。量表共8个条目:认知和定向力、抑郁状况、排泄方式、头晕或眩晕、性别、服用抗癫痫药、服用镇静药、起立和行走测试。回答“否”为0分,回答“是”有0、1、4三个分值,行走起立测试中各项分值为0~4分,量表最高分16分,分数越高跌倒风险越大。研究〔7〕表明,HFRM按照总分≥5分为界时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78.6%,Youden 指数为56.7%,预测价值非常高。段鸿露等〔10〕用其评估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时发现,由于某些患者不太善于表达内心想法,当问及其有无担心的事情时,患者回答往往是没有,但当使用抑郁评估量表时,却可评定患者为抑郁。由此可见,在使用该量表时评估双方的交流沟通尤为重要。阮恒芳等〔11〕在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该量表,结果显示其Cronbach系数为0.206,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59.5%,AUC值为0.789,诊断价值较高,重测Spearman相关系数0.960,评定者间Spearman相关系数0.845,这与Zhang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该量表专门用于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特别是对于急性住院患者,能有效增加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风险意识〔13〕,评估时间3~5 min,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但内部一致性系数较低。
1.3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工具(JHFRAT) 该量表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患者昏迷或完全瘫痪、住院期间有跌倒史、住院前6个月内有>1次跌倒史、医院有制度规定为跌倒高风险状况4个标准直接进行跌倒风险分类。如果患者情况不符合量表第一部分的任何条目,则进入第二部分的评定,包括患者年龄、跌倒史、大小便排泄、高危用药数量、携带管道数、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在内的7个条目,总分35分,得分越高跌倒风险越高,>13分为高风险,>6分为中风险,≤6分为低风险。国外有学者〔14〕将该量表用于一所医学研究中心的老年住院患者,研究显示其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78,预测度为87.4%,特异度为89.6%。Hnizdo等〔15〕在老年护理院中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研究证实其对跌倒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章梅云等〔16〕对该量表进行汉化后测得中文版JHFRAT总的Cronbach系数为0.791,评定者间信度r=0.949。该量表可用于评估老年住院患者和养老院老人,条目简洁,评估耗时3~5 min,内容效度较高,信度良好,但目前国内尚未见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报道。
1.4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FRASE) 该量表包括8个条目:运动、跌倒史、精神状态、自控能力、感觉障碍、睡眠状况、用药史和相关病史,每个条目为0~3分,总分53分,分数越高跌倒风险越大。何喜子等〔13〕研究中指出,该量表区分效度较高,较多关注步态及活动能力,更适合康复科、老年科、骨科应用。徐赛珠等〔7〕研究显示该量表以10分为界时,敏感度为64.1%,特异度为62.7%,Youden指数为26.8%,AUC为0.72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符〔17〕。该量表专用于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耗时略长,需10~15 min,信效度良好,量表的评估内容全面,相对更注重老年人跌倒的内在因素。
1.5托马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STRATIFY) 该量表由Oliver等〔1〕研制,包括入院后病人是否在院内发生过跌倒、病人是否存在烦躁不安、视力障碍的程度及对功能的影响、是否有尿失禁或尿频、行走和躯体活动的得分情况,以“是”或“否”为判分标准。Jaster等〔17,18〕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的敏感度为50%,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5.9%。阿衣吐拉·卡地尔等〔19〕将该量表应用于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评估,测得其ICC值为0.76,敏感度和特异度也高于同时应用的Morse和HendrichⅡ量表,重测信度较高,与国外最新研究结果相符〔20〕。Said等〔21〕将改良后的托马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TNH-STRATIFY)应用于老年住院患者,结果显示该量表有很高的预测效度,不足之处在于该量表的评估仅以“是”“否”为判分标准,评估者不好明确区分掌握。该量表适用于所有老年住院患者,信效度良好,且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整体高于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MFS和FRASE量表。
跌倒心理评估量表通过评估老年人跌倒相关的心理因素如恐惧、焦虑、自信等来预测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地指导老年人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2.1特异性活动平衡自信量表(ABC) 该量表共16个条目:在房间里散步、上下楼梯、一个人到拥挤的商场去,周围的人走地很快等难易程度不一的项目,既有室内活动也有室外活动。每项0~100分,共11个等级,每项活动的得分对应不同程度的自信心。管强等〔22〕将该量表汉化后应用于上海市社区老人跌倒的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总评分与各项目评分的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CC=0.77~0.98,评估者间信度ICC=0.71~0.98,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可见中文版ABC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适合对我国老年人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刘海兵等〔23〕在国内首次将该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研究证明其Cronbach系数为0.95,与Bonter等〔24〕的研究结果相近。国外学者〔25〕研究显示,该量表的特异度为72%,敏感度为71%。也有研究〔26,27〕表明,年龄越大,老年人对跌倒的恐惧越严重,通过增强老年人对自身跌倒预防的信心能有效预防其跌倒的发生。由于老年人的自信程度会对其跌倒的发生产生影响,该量表通过评估老年住院患者平衡信心程度,提高对老年人跌倒事件预测的敏感度,主要用于日常活动能力水平较高的老年人,评估耗时较长约20 min,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2.2跌倒效能量表(FES) 该量表由Tinetti等〔28〕于1990年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研发,用于测评老年人日常活动(如清洁房间、穿衣、简单购物等)时对跌倒的自我效能或对不发生跌倒的自信程度。量表包含10个问题,每题0~10分,得分越高则自信心越高。郭启云等〔29〕对英文国际版FES进行汉化后评估得出其Cronbach系数为0.921,重测信度系数为0.906,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22~1.000。黄丽洁等〔30,31〕将该量表用于辽宁省锦州市部分社区老年人,研究指出跌倒效能是社区老年人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变量,能够有效缓解运动功能障碍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综合相关研究可见,通过应用该工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针对性指导,可提高老年人跌倒效能,增强老人在活动时的自信度,改善其运动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的目的。该量表主要用于社区及卫生服务机构的老年人,尤其适用于移动及平衡功能低下的老年人,评估时间为5~10 min,具有很高的信度及效度,目前国内尚无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相关研究。
平衡功能评估量表通过特定的行为活动对老年人的平衡功能进行评估,进而评估并预测其发生跌倒的可能性。作为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平衡功能的减退会改变其活动状态,降低运动协调性等,大大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通过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平衡功能有助于降低其跌倒风险。
3.1Berg平衡量表(BBS) 该量表〔32〕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1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14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4分,得分越高则平衡功能越好。Berg等〔33〕于1989年首先报道,其评定健康老年受试对象的组内信度为0.97,评定脑血管意外急性患者的组间信度为0.98。周明等〔34〕在部分社区老年人中应用该量表,结果显示根据Youden 指数,BBS的预测最佳临界值为48.5,敏感性78.3%,特异性83.3%。周君桂等〔35〕的研究指出BBS的诊断界值为40分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68%和57%。金冬梅等〔36〕将该量表用于住院的脑损伤患者,研究结果显示组内信度ICC为0.968~0.985,组间信度ICC为0.992~0.998,且95%可信区间集中。李凤娣等〔37〕将该量表用于住院老年患者,比较分析得出其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有显著敏感性,且具有较佳的区分效度。该量表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平衡功能评估量表,既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住院患者也可用于社区老年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特异度及预测度。
3.2功能性伸展测试(FRT) FRT由Duncan等〔38〕于1990年制定,通过测试受试者上肢水平向前伸展的能力来测量体位控制能力和静态平衡功能。手臂前伸超过15 cm但小于25 cm的老年人跌倒可能性为2.0(OR值),如果前伸小于或等于15 cm,再次跌倒的可能性为4.02,根本无法前伸者跌倒的可能性为8.07。李贞兰等〔39〕将其用于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跌倒情况,结果显示其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89~0.939,组间相关系数ICC为0.865~0.946。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定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且能动态反映平衡功能变化过程,在临床康复评定中有推广应用价值。李凤侠等〔40〕的研究也指出FRT能够预测受试者的跌倒风险,可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彭楠等〔41〕将其用于社区居家老人,结果显示信效度良好,但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于准确预测跌倒风险的意义不大。该量表在住院和居家老年人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信效度良好,简单易行,评估时长约2 min。综上,老年人跌倒评估工具具有以下特点:(1)不同量表的评估内容存在一定差异,总体可分为内在因素(如主观感受、自我评价等)和外在因素(如外部环境、辅助器械等)两个方面。尽管某些量表多侧重老年人跌倒的内在因素评估,但整体看来评估内容较为全面客观。各量表的评估条目均在10个左右,评估过程较为简便,多数量表耗时较短。考虑到老年人精神状态、体力情况及配合意愿等因素,使用ABC、FRASE等量表时评估者要注意提前和老人做好沟通交流以实现高效评估。如在糖尿病、肿瘤等相关慢性或恶性疾病的科室,老年人心理状况不佳,可优先选择FRASE、FES这类重视内在心理因素影响的量表进行跌倒评估。(2)量表的主要评估对象为老年住院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尚缺乏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到风险评估的工具。后续研究可尝试应用现存量表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评估,以检验其适用性、信效度、预测度、敏感度等相关指标,也可自行研制适用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跌倒评估工具,以有效预测并减少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发生。(3)不同量表在信效度、预测度、敏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整体来看,本文中列举分析的各项量表均经过广泛的实践应用与分析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的评分方式主要有基于不同等级进行分值评分和基于“是”“否”的回答予以评分,评估过程中双方的理解、交流、配合度等因素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基于上述情况,评估者在评估前要对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的条目做到充分理解,评估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沟通技巧与被评估者进行交流,准确恰当传达评估条目的含义,最大程度的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除此之外,在医院分科诊疗的现状下,可根据老年人自身现状特点及相关量表的评估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