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样品中细菌总数测定》的稀释计算

2019-01-09 05:58:44罗丽
生物化工 2018年6期
关键词:稀释液比率梯度

罗丽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海洋港口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许多研究和检测都需要确定所采集样品中细菌的数量,最常使用的就是细菌平板计数法。而当中最重要的操作环节就是需要对样品进行逐级稀释,直到稀释的程度可以在平板上长出25~250个单菌落。不在此范围之中,太少则不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超过则使得菌落密集不利于单个菌落的区分和计数。混菌涂布平板采用的稀释范围多数在10-3~10-8范围,每个稀释度做两个重复以保障更高的精度。下面将使用3个例子介绍不同的稀释操作[1-3]情况下该如何进行正确的计算。

1 实验

1.1 常规10倍梯度稀释法的计算

根据图1展示的稀释操作,计算最初样品中的细菌量。

说明:1 mL表示1mL上一管样品溶液,9 mL表示9mL生理盐水

图1 常规10倍梯度稀释图例

带少量溶质(样品)的溶液常会用一定体积或重量的溶质与稀释液终浓度的比率来表示。如图1中取1体积(mL)样品添加到9体积(mL)溶剂中,得到1/10稀释比率溶液,经过4次稀释,最后1管的中样品的最终稀释率为:

平板中涂布的是1mL的1/10000稀释液,生长的单菌落数是138个,则最初的样品中的细菌数为1.38×106个。计算方法如下:

细菌数/mL=最终平板菌落数/稀释率=138/10-4=1.38×106

1.2 100倍梯度稀释法的计算

根据图2展示的稀释操作,计算最初样品中的细菌量。

图2 100倍梯度稀释图例

如图2中取0.1体积(mL)样品添加到9.9体积(mL)溶剂中,得到1/100稀释比率溶液,经过3次稀释,最后1管的中样品的最终稀释率为:

平板中涂布的是0.1 mL的1/10-6稀释液,生长的单菌落数是58个,则最初的样品中的细菌数为5.8×108个。计算方法如下:

细菌数/mL=(最终平板菌落数/稀释率)÷涂布体积=(58/10-6)÷0.1 mL=5.88

1.3 无规律梯度稀释法的计算

根据图3展示的稀释操作,计算最初样品中的细菌量。

如图3中取1体积(mL)样品添加到9体积(mL)溶剂中,得到1/10稀释比率溶液,第二次取3体积加入到27体积溶剂中,仍然得到1/10稀释比率溶液。第三次1体积加入9体积溶剂中,得到的还是1/10稀释比率。第四次取0.5体积加入4.5体积溶剂中;第五次2体积加入到8体积溶剂中,第六次1体积加入到9体积溶剂中,均得到的溶液稀释比率为1/10。所以虽然操作中采用各种体积取样稀释,其实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稀释比率。经过6次稀释,最后1管的中样品的最终稀释率为:

图3 无规律梯度稀释图例

平板中涂布的是0.01 mL的1/10-6稀释液,生长的单菌落数是96个,则最初的样品中的细菌数为9.6×109个。计算方法如下:

细菌数/mL=(最终平板菌落数/稀释率)÷涂布体积=(96/10-6)÷0.01mL=9.6×109

2 结论

稀释问题是微生物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4],也是学生易计算错误的地方。通过在课堂中展开不同稀释操作实例计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样品的多步稀释计算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安排稀释问题的讲解并保障学生充足的课堂计算练习,从而切实地帮助学生掌握处理样品的稀释问题并能正确计算。

猜你喜欢
稀释液比率梯度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应用数学(2020年2期)2020-06-24 06:02:50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不同酶标抗体稀释液对酶标抗体稳定性的影响
地温梯度判定地热异常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5:45
温度和稀释液对猪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