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骨骼异常,哪些需要治疗?

2019-01-09 03:40:26君好采访咨询任钢骨科医生编辑丽叶设计庞婕
妈妈宝宝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肌性斜颈先天性

文/君好 采访咨询/ 任钢 骨科医生 编辑/丽叶 设计/庞婕

妈妈们每天给宝宝喂奶、洗澡、陪玩时,有没有发现宝宝的腿长短不一?或者并拢时样子很奇怪?直立时脑袋总歪向一边?宝宝的骨骼、关节的发育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看看本篇骨骼关节常见问题,你就知道宝宝究竟怎么了。

O型腿和X型腿

经常会有父母带着自己的宝宝因为O型腿或X型腿前来就诊或咨询。必须要指出的是轻微的O型腿或X型腿是小儿三岁前正常发育的过程。在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到5~6岁时都会变得正常。

同时,需要注意的要排除一些疾病和危险因素:如

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

坏血病

骨骺骨折,骨髓炎

超重,肥胖等

对于“过早练习站立,行走”对于腿型的影响并无定论。我们的主张是顺其自然。宝宝要站就站,要走则走。不压制,不强求,不攀比。

当然如果家长拿不准,找个认真负责的医生咨询一下是最好的。

Professional

任钢 骨科医生

现任/北京和睦家医院骨科医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04年经北京市卫生局认定为骨外科专科医生,于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对骨科学、包括脊柱外科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先天性肌性斜颈

What→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歪脖病”的一种。每1000名婴儿中就有3~5人患此病,女婴发生的概率比男婴略高。另有统计称,偏右侧斜颈的患者较偏左侧斜颈的患者多一些。由于头部收到长时间的牵拉,使患侧颜面部发育缓慢,头面部外观不对称。

How→症状如何?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通常在出生后颈部迅速长出类似肿瘤的硬块,数日后会变成蚕豆一样大小。硬块在宝宝出生后2~3周时最大,有的直径可达2cm,所以很容易被妈妈们发现。此外,如果发现宝宝的头总喜欢面向一侧,搬正后很快转回原位,因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

Why→什么原因导致?

从两侧耳后方沿脖颈一直延伸到锁骨的这两条肌肉叫做胸锁乳突肌。有的婴儿生下来一侧肌肉较短,破坏了颈部的左右牵引的平衡力,这就导致颈部始终向较短一侧倾斜,即先天性肌性斜颈。

How→如何治疗?

9成患儿可自然痊愈

大多数宝宝不需要刻意治疗即可痊愈。在早期,头部尚未发生变形,先从调整睡眠姿势等环境因素进行一一排查。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可能会出现头部变形、脸部歪斜等并发症。过去提倡以按摩的方式拉伸宝宝颈部的肌肉,但后来发现这个方法不仅没有效果,还容易造成伤害。

1岁后还没痊愈的宝宝

约有10%的宝宝1岁之后状况仍未改善,此后更容易发生面部不对称甚至颈椎弯曲。这时就要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手术治疗了。手术目的是将颈部受累肌肉的部分切除,从而改善症状。当然提到手术就要考虑到术前评估,手术、麻醉方式以及术后看护等具体问题。因此,动手术之前一定先跟医生沟通好。

Tips 斜颈宝宝的居家训练

早期发现的斜颈患儿的基本护理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宝宝患病初期会出现疼痛、向某个方向难以转头的问题,将患儿所处的环境或睡姿调整一下,鼓励他稍微向困难一侧转头。比如调整宝宝躺着的方向,使他转头困难的一侧冲着窗户,这样窗外一有动静他就会想要扭头看,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约有10%~20%患有斜颈的患儿会同时伴有髋关节发育异常,应该引起父母的注意。

先天性足内翻

What→什么是先天性足内翻?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明显的畸形。宝宝一出生即可识别,甚至在妈妈孕期B超检查也能发现。是由足下垂、内翻、内收三个主要畸形综合而成。

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千分之以左右。男孩略多于女孩。可以单足或双足同时发生。由于一出生就会被发现,因此疏忽的病例较少见,多能及早治疗,效果也较好,但畸形也易复发,应定期随访至骨骼成熟(约14岁以后)。

How→症状如何?

足底向内侧翻转,足尖向内收起,如果硬用手向外掰,会受到阻碍,无法掰正。与正常一侧相比,受累一侧的足和小腿显得更细更短。在婴幼儿时期足内翻并不会引起患儿的任何疼痛。

Why→什么原因导致?

足内翻是由于跟腱、韧带等组织屈缩,足跟骨和周边骨骼的排列方式发生异常进而引起的。但至于为何排列方式会出现异常,真正病因迄今不清,多数学者认为该畸形为胚胎早期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引起发育异常所致,也普遍与胎儿的脚在子宫内位置不正有关。

How→如何治疗?

治疗先天性足内翻,主要通过将足部骨骼牵引回正常状态、促进发育良好进行来治疗。因此,生后1周内就要开始矫正治疗。

首先,医生会用手将宝宝的足部掰至正常位置,然后用石膏绷带将其固定好。然后每周打开重新调整位置再固定好,这样一边观察进展一边治疗(Ponseti法)。畸形矫正后,患儿还需要在数年的时间内使用特制矫形支具以维持效果。治疗期间长,还需要在白天和夜晚两种类型设备之间来回转换。这需要家长给予充分的耐心,配合好医生,完满地完成整个疗程。没有父母的配合和支持,保守治疗基本上是会复发的。

扁平足

What→什么是扁平足?

足的纵弓和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或者比正常人低,就是扁平足。与其说扁平足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一种状态。父母不必过度担心。大多数的扁平足并不会引起疼痛,更不会影响行走和体育活动。

How→症状如何?

扁平足患儿走路姿势不稳,容易疲劳,甚至对走路心生厌恶,宝宝如果有这些情况出现,妈妈就要提高警惕了,翻起宝宝的小脚丫看看,如果不确定是否为扁平足,最好去医院向专家咨询。

Why→什么原因导致?

导致扁平足的原因有两种,一个是韧带松弛导致关节得不到支持,使足纵弓降低;另一个是腿部肌肉力量较弱,支撑身体的力量落在脚部所致。

How→如何治疗?

经过医生的检查,有的宝宝的只是小脚丫脂肪较多,看起来像扁平足而非真正的扁平足,那妈妈们大可放心。很多小脚平时显得是“平足”,不过当小朋友翘起脚跟站立是,你就会发现足弓出现了。

如果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扁平足,通常的治疗方法就是回家观察,多数患儿过一段时间足弓就会自己显现。只在必要有症状的情况下需要借助矫形鞋、鞋垫来帮助缓解症状。

Tips 赤脚预防扁平足

在3~6岁的儿童群体中,赤脚的儿童群体中扁平足发病率最低。因此,建议婴幼儿赤脚行走,可以增加足内在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强度,有益于预防扁平足的发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What→什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1倍,双侧者较少。

髋关节属于球窝关节。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由于髋关节发育异常,股骨头不能完全纳入髋臼窝与之配合。

How→如何判断?

新生儿和婴儿临床表现较轻,症状常常不明显。如果发现有下列体征时应视为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能。首先观察新生儿下肢的外形,两侧可见,臀部增宽,大腿短粗,小腿细长,如为单侧脱位,我们可看到两侧腹股沟的皮纹长短不一,而且患侧臀部及大腿皮纹也会增多、加深,会阴部增宽。如发现上述情况,可再进行以下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有无髋关节脱位。

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皱加深增多;患儿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患儿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患儿肢体短缩;牵拉患儿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儿会哭闹。

Tips

髋关节检查是新生儿体检和每次婴幼儿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父母应该带宝宝定期到正规健康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必要时进行B超或者X线检查。

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以及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等引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臀位生产的患儿,其髋关节脱位发生率较高。

Why→什么原因导致?

How→如何治疗?

对于月龄较小的患儿,可以使用带蹬吊带进行牵引固定。持续使用数月,大多数患儿的髋关节周围的韧带会变紧,关节变得稳定,进一步促进髋臼的正常发育。发现较晚的2岁以上患儿,则需要大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Tips 抱宝宝的注意事项

婴儿出生后三四个月内,抱他的姿势一定要注意,不要让髋关节受到拉伸,也不要挤压。正确的方法是:竖抱时,宝宝面向妈妈,腿部呈“M”字打开;横抱时,避免让两条腿紧紧贴合在一起。妈妈们在用婴儿背巾或三角巾包裹宝宝时一定要考虑到对髋关节的影响。

猜你喜欢
肌性斜颈先天性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6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