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霞
(徐州市伟鸿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沥青下面层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 粗集料
粗集料应保持干净清洁、干燥、纯净无杂质和无风化的状态。另外粗集料的质量还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4%,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8%,经检验其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1.1.2 细集料
表1 下面层细集料主要相关技术指标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首先,根据Superpave等级要求,细集料的目标配比初步选择粗、中、细三个级配,然后计算每个级配的沥青使用量,并通过旋转压实仪形成试件,并最终计算出每个级配的沥青使用量。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性质指标其中至少两个应该满足图纸设计的要求。根据经验从上述2个级配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级配,按计算沥青用量,计算沥青用量±0.5%,计算沥青用量+1%分别成型四组试件求出最佳沥青用量。
根据JTGF40-2004的规定,用Superpave方法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检验,其最佳沥青用量的马歇尔体积性质应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2)生产配合设计阶段
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量。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矿料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通过计算,使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接近目标配合比,以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和OAC±0.3%,取以上计算的矿质混合料,用试验室的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进行旋转压实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由生产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使用量与由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使用量,两者之间的差异应在0.2个百分点以内。
1.2.1 冷料的坡面检查
冷料斗为拌和站出厂时设置完成,每年由厂家安排人员进行重新校核。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不曾进行移动,且进料数量符合要求。
在各种集料的自然坡面上取样,在进行充分筛分之后,将其与目标配合比原材料级配进行对比,以确定原材料使用配合比。
从仿真结果看出,在仿真时间为2 s时,各个压力下所对应的速度值分别为:0.042 398 25 m/s,0.033 085 3 m/s,0.003 884 128 m/s。可以发现随着外加负载的增加,活塞的运动速度开始降低,并随着仿真时间的增加,速度的降低幅度越大。
1.2.2 热料仓的筛分
根据确定的原材料配比和冷料斗标定曲线,确定产量为260T/h时的冷料斗分表表值,进料8~10min,放掉热料仓前3min的料后再取各热料仓的料500~800kg,进行级配筛分、除尘、密度等方面的检测和生产配比室内调试工作。
(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的加热温度通常需要比沥青高出10~30℃。两者混合之后的混合料成品储存时,其温度降低最多不超过10℃。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施工温度控制范围如表2所示。
表2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2)在搅拌站控制室内,应逐一打印记录沥青和各种矿物用料的用量和两者的拌合温度,并定期检查核验搅拌站的计量和温度测量;不能使用无材料用量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机。
(1)水银温度计用于检测物料与沥青的混合料出厂和运送到现场的温度,并且其插入深度应大于150mm。在卡车侧面的中间设置一个专用的温度的检测孔,该孔距离车厢底部约300mm。
(2)当搅拌机将物料倒放到运料卡车上时,卡车需要前后移动,按前后中的顺序分为三堆,以减少粗集料发生离析的现象。
当摊铺好的混合料达到30m时,即可根据确定的碾压方案进行碾压。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现场测温员负责设置碾压指示牌,指示牌交替向前,现场由专人负责记录碾压情况。
碾压时直线段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设有超高或弯道的由中心向外侧碾压,压路机每次折回位置后呈阶梯形,在同一断面上,中途不停顿、转向,在碾压致密路段逐步借转方向。碾压过程中为防止黏轮,安排专人涂刷油水混合物(食用油:清洁剂:水=1:1:3)。禁止掺加柴油或者机油。
在使用压路机静压摊铺的混合料时,其相邻碾压带的重叠宽度应为15~20cm左右,在振动压实过程中,重叠碾压带的宽度不应超过15~20cm。另外,压路机的驱动轮应面朝向摊铺机,以防止混合物料推移。切记压路机的启动和停止必须在缓慢减速进行。
在没有碾压成型并冷却的道路上,压路机不得转弯,掉头或停车。在已经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震动压路机的震动功能应保持关闭状态。
在桥梁和构造物的接头、死角、加宽部分和一些压路机无法碾压的局部区域,可以使用1t路遥双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工作。
平板振动器用于碾压路缘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地方。
压路机碾压结束时,整个物料压实成型后的温度控制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