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对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

2019-01-06 13:45:21宋宾姜宏阎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射频栓塞

宋宾 姜宏 阎浩

作者单位:110016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介入治疗科

肝细胞肝癌目前已成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 具有转移早和病情进展快等特点, 由于肝癌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大多数患者发现患病即已进入晚期。有研究证明[1], 只有不到1/2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 且无法通过手术切除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临床首选方法, 但复发率高。本次研究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 肿瘤直径>5 cm, 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依从性良好, 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授权同意书,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 各32例。A组男19例, 女13例;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57.86±5.42)岁;甲胎蛋白阳性30例, 阴性2例。B组男20例, 女12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7.96±5.85)岁;甲胎蛋白阳性29例, 阴性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障碍者;②血象明显异常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心脏疾病者;⑤依从性较差者;⑥中途退出治疗者。

1.3 方法 B组实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 即根据肿瘤病变的实际情况, 在导丝的引导下于肿瘤供血动脉中规范化置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A组实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即在B组基础上加用射频消融治疗方案, 详细如下:于CT引导下, 选择距肿瘤最近的部位进行穿刺, 直至肿瘤中心为止, 连接好射频发生器, 视肿瘤的大小和部位、碘化油沉积情况等, 对治疗次数以及时间进行适当调整。根据瘤体直径和肿瘤碘化油沉积情况, 间隔1~2周对患者施以多次治疗, 并在治疗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抗炎、保肝支持以及止血等基础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以及甲胎蛋白水平。随访2年, 统计两组术后1、2年存活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比较 治疗前, A组肿瘤最大直径为(8.79±2.31)cm, B组为(8.94±2.63)c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24, P=0.8093>0.05)。治疗后, A组肿瘤最大直径为(6.25±0.74)cm, 明显小于B组的(7.48±0.69)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769, P=0.0000<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指标比较 治疗前, A组甲胎蛋白水平为(376.58±321.79)ng/ml, B组为(375.21±320.64)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71, P=0.9864>0.05)。治疗后, A组甲胎蛋白水平为(76.51±61.32)ng/ml, 明显低于B组的(108.26±60.13)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13, P=0.0406<0.05)。

2.3 两组存活率比较 术后1年, A组存活率为81.25%(26/32), 高于B组的50.00%(16/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64,P=0.0085<0.05)。术后2年, A组存活率为68.75%(22/32), 高于B组的34.38%(11/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99,P=0.0059<0.0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2], 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原发性大肝癌发病率较高, 位居常见癌症第六位, 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在世界各国中所占的百分比高达43%。近几年,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 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 不良生活习惯是肝癌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如酗酒等。原发性大肝癌死亡率较高,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肝癌患者的死亡率达到10.09/10万[3]。

现阶段, 手术是原发性大肝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但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或者因肿瘤邻近重要组织和血管、肿瘤体积较大以及多发病灶等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所以, 临床只能采取非手术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例如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微波热凝、高强聚焦超声以及氩氦冷凝等。有报道称[4], 单一治疗方案在肝癌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肝细胞癌综合疗法则是一种疗效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治疗肝细胞癌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肝细胞癌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来说,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其首选的一种治疗方案。射频消融为热凝固疗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能够利用射频电极将射频波发射出来, 让肝脏肿瘤靶细胞组织当中的带电粒子能够通过高速震荡摩擦而产生出大量的热量, 促使电磁场能量转变成为热能, 实现对肿瘤细胞生物膜进行破坏的作用。射频消融具有伤害小、可多次重叠治疗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 其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使用, 能够显著提升疗效, 促进患者肿瘤体积缩小, 改善生存质量[5-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组肿瘤最大直径为(6.25±0.74)cm, 明显小于B组的(7.48±0.69)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甲胎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组甲胎蛋白水平为(76.51±61.32)ng/ml, 明显低于B组的(108.26±60.13)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A组存活率为81.25%(26/32), 高于B组的50.00%(16/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 A组存活率为68.75%(22/32), 高于B组的34.38%(11/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有助于改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 促进肿瘤体积缩小。

综上所述,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能够显著提高其生存率, 降低甲胎蛋白水平, 缩小肿瘤最大直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射频栓塞
医生,我甲胎蛋白升高,是不是得肝癌了?
肝博士(2024年5期)2024-01-01 00:00:00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保健医苑(2022年10期)2022-10-29 04:37:44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电子制作(2016年1期)2016-11-07 08:42:54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肝博士(2015年3期)2015-09-25 09: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