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红 李明娟
前置胎盘是指胎盘下缘接触宫颈内口或已经覆盖宫颈内口的疾病,该病发作于28孕周之后,多见于经产妇[1]。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植入子宫壁平滑肌之中,发生于孕中期和孕早期[2]。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是产科危重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患者,极易发生大出血、子宫穿孔、感染等不良事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产妇死亡。本研究针对25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行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进行研究,希望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于本院确诊的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25例,患者年龄最小20周岁,最大41周岁,平均年龄(29.5±4.2)周岁;孕周最短28周,最长40周,平均孕周(36.1±2.8)周;初产妇15例、经产妇10例;12例患者无剖宫产史、9例患者1次剖宫产、3例患者2次剖宫产、1例患者3次剖宫产。
1.2 方法 25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均行经腹多普勒彩超检查,检查前嘱患者充盈膀胱,设置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仪参数,频率为 3~8 MHz,取患者平卧位,若患者孕周较长,可取患者侧卧位。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下腹部,并针对胎儿情况与羊水进行探查,重点对患者胎盘位置、边缘与子宫口的位置关系予以研究,并通过调整探头方向来获取清晰图像[3]。如胎盘下缘被胎儿遮挡,可要求患者变换体位,必要时可指导患者通过上下楼梯、行走等方式调整胎儿位置,以便于准确判断患者胎盘前置程度及情况。胎盘植入检查方面,检查医师需针对患者胎盘后侧间隙予以观察,并着重探查患者胎盘血液流向,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胎盘植入现象[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患者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予以分析。前置胎盘:患者胎盘下缘到达宫颈内口;胎盘完全或不完全覆盖宫颈口。胎盘植入:胎盘间隙消失;胎盘后侧接近子宫平滑肌处血流呈现出动脉化特征;子宫肌层回声带薄弱;胎盘血流过于丰富,血管增粗;胎盘内部可见腔隙,且成像表现为云雾状;胎盘着床区域伴有包块。
25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通过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检出23例,检出准确率为92%,漏诊率为 8%。
临床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病情十分严重,患者在分娩时往往胎盘剥离发生困难,从而导致患者子宫内壁创口较大,极易发生产中、产后大出血问题,因此,一般认为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5]。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治病诱因复杂,包括:患者有剖宫产史或刮宫史而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炎症;妊娠后蜕膜发育异常;胎盘着床位置异常等。针对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实施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能够对患者胎盘大小、位置、形状、血流情况、与宫颈口位置关系等方面予以仔细探查,因此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充分反映出患者病情[6-10]。本研究结果显示,25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通过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检出23例,检出准确率为92%,漏诊率为8%。2例漏诊均为胎盘植入检查漏诊,是因患者胎儿于胎盘位置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从而出现漏诊现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仪能够针对人体生理组织形态、血流、回声及结构予以检查,因此,该种检查模式经常应用于各种疾病检查与诊断之中。与此同时,超声检查无疼痛感、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可作为孕妇检查方式之一,加之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能够反复进行,可在患者各个阶段均对其实施检查,在分娩期确定患者最终情况,从而有效调整分娩方式,以保障患者及胎儿的生命安全[11-15]。但是,作者就当前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彩超检查学术报告予以研究发现,该种检查方式受到检查医师人为影响较大,部分学术报告显示,检查医师职业技能及经验成为保障其检查与诊断准确率的首要因素。鉴于此,医院应加强检查医师的教育培训,将先进的操作技术引入医院之中,以提升医师检查水平。另外,医师也需加强对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高危人群的检查,检查前充分了解孕妇实际情况,诸如年龄>35岁的孕妇、多产次孕妇、剖宫产史孕妇、宫腔手术史孕妇等,可通过筛查确保上述孕妇及其胎儿的生命安全[16-19]。
综上所述,采用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无痛性和可重复性,该种检查方式能够直观反映患者胎盘形态、血流、回声及结构情况,因此,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