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宇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2400)
溶血性大肠杆菌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仔猪饮食、吮吸或舔舐时,接触带菌母猪的乳头或其他污染物,通过消化道感染。其他传染病也可能继发猪的水肿病。
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刚断奶的仔猪由于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消化功能容易失调,导致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继而导致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引起水肿[1]。
日粮中蛋白质成分过高,当前一些饲料生产厂家追求高蛋白质、高产出的精饲料,致使饲料中蛋白质成分过高。而仔猪在9 周龄之前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饲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日粮,超过仔猪胃肠的承受能力,较多饲料蛋白质进入肠道后发生腐败,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也会诱发该病。硒和VE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引起仔猪水肿病[2]。
仔猪水肿病特殊的临床症状是水肿,有的病猪表现为发抖和鸣叫,神经症状明显。剖检变化主要以水肿突出,胃肠和淋巴结均水肿,心包胸腹腔积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成胶冻样,没有水肿变化的会出现肠炎,有的病例为出血性肠炎。
但目前本地区的猪群发病情况复杂,有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与猪的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应注意鉴别诊断,下面简单介绍以下几种和仔猪水肿病相类似的疾病。
猪瘟又命为猪霍乱,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高发高密度的传染病,传播快,一旦发病,对猪场的危害很严重,药物很难控制。建平县猪的品种多为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瘟传染性与品种和猪的个体无关,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期间常常继发其他疾病,多呈现混合感染。明显的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有的可达41~42℃,发病初期便秘,后期腹泻,常常站立不稳,皮肤出血,多发生与颈部、四肢及躯干部。病猪的眼睑部有脓性的分泌物,猪的脾脏边缘梗死,回肠盲肠呈现扣状肿,淋巴结大理石样变,怀孕的母猪表现为流产,药物无法治疗。
症状为病猪体温持续升高,没有其他症状,2d 左右死亡。急性型病例比较常见,病猪的眼结膜和鼻腔出现脓性分泌物,有的病猪粪便中混有血液,发病的整个过程一般持续2 周左右,大多数病猪死亡。
猪丹毒是一种高热性传染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体温升高导致皮肤出血严重,仔猪发病率高,大型猪场比较少见,但有时为散发性。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表现为忽然发病,神经症状明显,倒地抽搐,仔猪发生猪丹毒时1d 内死亡,年龄大一点的猪病程在4~5d,病死率在85%左右。
亚急性型病较轻,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疹块,出现疹块后体温逐渐下降,有的猪预后不良,有的猪最终转为死亡。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
被伪狂犬感染的猪只剖检后肾脏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猪感染伪狂犬后症状不同。
仔猪感染伪狂犬后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时而一睡不醒,时而奔跑鸣叫,2d 内死亡。剖检主要病变是肾脏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后,发病率为25%~45%,死亡率为15%~25%,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
怀孕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或死胎。
成年猪一般表现为隐性感染。
猪链球菌病主要分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
败血症型表现为稽留热,四肢下端皮肤变为紫红色。病理变化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喉头、气管、肺部、脑膜、胃和小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脑膜炎型多发生于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盲目走动、空嚼磨牙、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关节炎型主要是由败血症型、脑膜炎型转来的。病猪关节发炎肿胀跛行,不能正常站立。
淋巴结脓肿型由猪链球菌经皮肤损伤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淋巴结化脓和脓肿。脓肿在一定时期后,表皮坏死破溃流出脓汁,脓汁完全排出后,肉芽组织愈合。病程一般在4~5 周。
猪梭菌性肠炎由C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粪便带血、肠管坏死,病死率高。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 种。
最急性型:初生仔猪当天发病,便血。病猪精神沉郁,不断抽搐后死亡。病理变化为空肠、肠腔内、肠系膜淋巴结广泛出血。
急性型:排血便,病猪脱水后慢慢死亡。病理变化以肠坏死为主。
慢性型:病猪排灰黄色粪便,病猪发育迟缓。眼观肠管正常,但黏膜上呈现坏死区。胸腔和腹腔有多量红色积液,空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