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枢纽位置的中国

2019-01-04 05:57:04郑从彦
南风窗 2019年1期
关键词:施展轴心枢纽

郑从彦

《枢纽:3000年的中国》

历史学就是未来学,因为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是基于对过去的理解。施展的新作《枢纽:3000年的中国》便通过对过去慢条斯理地陈述,勾勒出未来的方向,并最终回答了“何谓中国”这一核心问题。

何谓中国?历朝历代的史学家都在不舍昼夜地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施展对此的回答是“一部历史哲学”。因为“历史哲学”帮助一个民族重新理解历史、重新赋予意义、重新构建秩序,同时郑重地告诉一个民族,究竟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应到哪里去。总之,“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所在”。

施展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新的历史叙事。施展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历史的根本特殊性在以下两点:“一是中国是一个轴心文明的载体,二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

众所周知,一旦贴上轴心文明这一标签,普世主义的取向即应运而生,以天下为思考单位的逻辑即板上钉钉。

历史上,东亚的轴心文明一直依靠中华帝国作为其政治载体,这就使得中国的精神结构自始至终闪耀着轴心文明的光芒。再加上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倚仗庞大的人口、巨额的财富、多样的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区域等多方面优势,中国成为了“唯一历史未曾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

本书以“枢纽”为题,旨在说明:“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包含了草原、高原、海洋等元素的多元复合体系;在与世界的关系上,中国处于海洋秩序跟陆地秩序之间的枢纽位置;当前的全球秩序中,中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体,由于其内部的连续性和多元属性,构成了连接世界不同部分的枢纽性存在。”

作为一部未来学著作,《枢纽》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横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读者既可以感受历史大潮滚滚而来的不可阻挡,也可以预见中国精神解放所带来的新一轮崛起。

作为多元复合体系的中国,其不断努力重构自身,积极建构世界海陆秩序,在历史的演化与现代的整合中,发展壮大为多元一体的共同体,并对人类秩序的完善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

洞察过去,规划未来。回溯3000年来“历史之中国”与“世界之中国”,能够展望“全球治理秩序中的中国”。

《战争的面目:阿金库尔、滑铁卢与索姆河战役》

[英]约翰·基根 著

馬百亮 译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8年11月

本书选取不同时代发生在同一地区的三场经典战役,解读真实的战争是怎样进行的。本书改变了传统叙述战争的方式,聚焦于士兵在战场的真实处境与行为。指挥官或战略家角度的宏观分析勾勒了战争的轮廓,但只有了解战争的面目,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战争。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美] 托马斯·索维尔 著

吴建新 译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8月

经济学并不复杂,也不难理解,困扰我们的是故作艰深的语言。本书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图表,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作者用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讲解经济学思维方式,让普通人不再受含糊的政治辞令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迷惑,掌握经济社会的运转规律。

《教育的终结 :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美]安东尼·T.克龙曼 著

诸惠芳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11月

“人为什么而活”是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题。然而,今天的大学从教室里摒除了这一重大问题。在这本著作中,作者通过考察人文学科的衰微、学术研究理想的转变、大学的转型等重大主题,探讨了大学放弃追求人生意义的深层原因。

猜你喜欢
施展轴心枢纽
法德轴心的重启及前景
枢纽的力量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38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0:56
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分析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06
人类文明的大河基因(四)轴心时代背景下的诸子争鸣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2
变“废”为“宝”施展错题“魅力”
改善训练条件 为官兵施展拳脚提供保障
A K-CELL injection system for SH-PermEBIT∗
以文化为轴心,睿智教文言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