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相关的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各方都在共同向着生态建设这一主题上进行迈进。为使生态环境检测得以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将水土保持检测的作用发挥好,同时还要将其公共服务能力给发挥好。尤其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所以必须要将其作用进行全面发挥,是其成为重要的技术保障,提升其服务能力,使得生态建设水平得以快速推进。
【关键词】生态文明;水土保持监测;公共服务
1、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目标
1.1生态环境监测纲领性文件
国民经济的迅速提升,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针对该项工作出台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将水土保持检测所具有的重大作用,给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其时效性,进一步促进生态建设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而且在有关文件的指引下,将水土保持的预测模型进行更好的建设,起到准确的预报作用,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其实际价值,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
1.2水土保持的检测目标和定位
建设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监测作用不容小觑额,为使其监测更加全面,应当对目前人们的生存状况以及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监测,还要对污染源进行全面检测,科学的设定监测目标,以此为指引,定位其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全面真实的将水土流失状况可清晰地反映出来,这些内容主要涉及水土流失的面积以及数量的多少,同时还应当包括其动态变化情况。针对水土流失监测进行相关的网络建设,将目前信息领域的高科技手段进行充分利用,实现资源能够供各方进行参考。并且针对水土流失状况设置联动机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保障,使得有关管理能有据可参,提高实效性。在水土保持法的指引下,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生态建设水平。
1.3建立监测监管联动机制
我国对生态建设有着明确的要求,以此为据,在现代移动互联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建立大数据平台,并将其很好的进行利用,在快速联动机制的帮助下更好的进行工作。有关部门必须要将其自身的管理作用给充分的体现出来,更好的监督和联动机制的工作实效,并为其决策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得水土流失监测能够充分的将其作用给发挥出来,强化生态建设,促进其不断发展。
1.4建立监测与目标的考核联动制度
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对于经济的片面追求将有很大的改观,发展经济是一方面,而且今后将更加的注重生态建设的发展。为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将其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而且国家还应当对其加强重视力度。在今后的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将水土保持监测作用进行有效发挥,详尽真实的将各种水土保持问题给充分的显示出来,为相关的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和服务体系落实
2.1全面落实各级监测机构职责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引下,确保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地的开展。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对管理机构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并对其职责进行有效明确,制定必要的监管体制,而且细化的职权,让各个部门都对自己的任务更加明确。同时在不同地区所具有的个性特点上,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通盘考虑,详细划分,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其工作的实效性。
2.2确保水土保持和监测机构性质
各地水土保持站点以及中心站点的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由于此项工作,在不同地区受到的制约因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主要是机构审批以及经济投入等方面的因素占主要地位。目前的监测机构,其经济的收入渠道主要是由国家拨款,同时也有自收、自支的现象存在,这就造成其机构的混乱性。检测机构虽说是国家所建设的,然而要想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必须要要有丰富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渠道,进而选择在社会上寻求某些项目来补充监测机构的经济开支。这样,监测机构的业务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水土保持具有非常突出的公益性特点,而且是个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只有将其工作的职责更充分的明确出来,才能促进生态建设的良好的发展。
2.3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制度
为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准确地数据参考。应当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制度,科学的进行编制,并且全面的统筹考虑实际调查中产生的工作量,确定10年为期限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普查。通过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对土地流失情况进行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的分布情况,以及其面积大小和强度等不同变化。并将此次调查的具体情况与之前的进行充分的对比,对实际的土地流失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布,让社会大众对此都与所了解,并为开展有效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对于水土流失比较突出的地区,其监测应当实现动态化,以此为基础,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其有效保持提供参考依据。
2.4落实监测技术的标准
依照国家在重点监测防治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区域和预防区在年际上没有太大变化,当前的技术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仅耗费的时间过长,而且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同时劳动强度也过大。为此,应当将现代技术很好的落实其中,通过有效标准的制定,从而有效的降低监测过程中的经济投入,同时减轻工作人员的强度,大大缩减监测所耗费的时间。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将涉及的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的标准化制定,并且有效的落实相关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工作的时效性。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2.5加强监测网络信息化建设
依托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设立共享机制,加强信息数据库建设,详细收集和整理监测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同时维护好监测系统数据库,使其更好地发挥效力,利用共享平台向公众传递监测信息,使公众能够及时的掌握水土流失情况。并为相关决策以及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指导。
结束语:
在我国的生态建设中,水土保持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意义重大,通过有效的监测措施,能够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在制定相关的治理措施时有据可参,同时使得其相关服务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参考资料:
[1]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思路探讨[J].曾红娟,朱永清.人民长江.2017(12)
[2]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J].姜德文.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