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论述了该工程未来的改革目标。与此同时,在完善农村水利工程改革措施上也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意见,主要包括明确改革目标,提高重视程度,实行具体责任制管理等。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肥城市湖屯镇钱庄一村等11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肥城市湖屯镇钱庄一村等11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肥城市西部,湖屯镇驻地南部。项目区北至泰石铁路,南至镇界,西至汇河,东至镇界。项目区涉及湖屯镇的纸坊、西杨庄、钱庄一、钱庄三、大中泉、钱庄二、辛庄、西湖东、小中泉、钱二新和国庄共11个行政村。
2、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产权划分不明确
从社会主义改革初期到现在,我国农村经济体系的改变日新月异,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式上相较之前,有了巨大的改变。改革之前,国家政府的扶持建设与个别农村自行投资建设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两种主要途径,工程建设产权自然归属于政府机关单位和相关地域农民群众共同享有。之后,由于当时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度,这使得原有的集中式经济运营方式逐步转变为分户式的运营机制。面对这样的变化,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上的产权划分问题上出现了困境,政府相关单位与农村群众间出现了产权纠纷,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进步,催化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变革速度,并且妥善的解决了产权纠纷问题。然而,现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和解决。
2.2 水利设施缺乏后期维护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问题上,目前还存在很多漏洞,这使得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竣工后,没有相对应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大部分破损工程因为没有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补救已逐渐被废弃,投入使用中的工程也因为缺乏日常维护而出现问题。此外,年久失修的工程安全性也不足,用水过程经常出现漏水或跑水的现象,工程整体的漫灌和串灌现象时有发生且缺乏相应治理措施,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其利用率逐步下降。
2.3 投资来源有限
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成本有限的问题,“等、靠、要”的思想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农村缺乏自筹理念。此外,市场经济体系的巨大变革,对投资领域及融资体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的投资和融资体系有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单一的投资来源与融资体系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政府在此方面的专款把控越发严格。另外,也使得农民群众缺乏自筹能力,从而限制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3、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3.1 明确体制改革方向
在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变革工作中,应当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前提。首先要对产权归属对象进行明确,利用各级组织的分工协作,合理分配工作,在管理体制中实现单一投资人,使其与小型水利工程共同存在。此外,改革要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发展为基准目标,创建更多合理的合作方式,贯彻落实管理工作,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对水价及收费标准进行裁夺。
3.2 加大改革工作投入力度
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改革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有效的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各阶层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员工进行改革意义的深化与指导工作,让相关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改革对农业发展的好处,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在对外宣传方面,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熟悉工作中的缺陷与漏洞,只有这样,才能将改革工作进行到底。
3.3制定责任制管理模式
依据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在对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工作中,首先,要掌握好改革的方向,明确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政府部门要将分级管理与专业管理进行结合,根据工程本身的特点及建设情况,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工程的效益进行预测,对工程的性质进行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把控管理方向。要对小型的乡镇饮水工程保持足够的关注度,根据实际情况,乡镇政府要能够认识到产权划分问题会给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阻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方面已实现逐步完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3.4加强设施管护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的后期管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湖屯镇人民政府应责成本乡水利、国土、农业等站所作好监管和服务工作。
根据工程特点,参照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建议选择采取以下管护措施:
(1)受益农户对设施负有管理权,各村通过签订管护责任书的方式对受益农户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书面明确管护要求,确定惩罚措施,体现“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同时湖屯镇人民政府与各有关行政村签定管护目标责任书。
(2)推行工程管护承包制度,赋予农户承包部分可收费工程设施(主要是灌溉设施)的权限,实现生产与经营为一体,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既保证了工程设施的维护,又为其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3)对防护林可采取承包方式,按照“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受益主体责任。
维护方案如下:
(1)机井维护。按阶段保养机泵,定期测试装置效率,按照机泵的安全运行操作规程规范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水质出现问题,应当积极进行处理。在非灌溉季节每隔20~40d进行一次维护性抽水,每次1-2h,水泵进出口设置的逆止阀,启动时应缓慢开启,防止涌沙。
(2)灌排系统维护。保证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光洁度,若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或渗漏,应当及时进行问题排查,分析原因,制定紧急补救预案。
(3)灌溉管道工程。保证管道内环境不受阻,没有渗水漏水现象,保证出水口及暴露在地面的连接管道保持完整。灌溉季节结束,对压力管道进行维修,严寒地区做好防冻措施。管道系统中的连接控制和保护设备,应符合设计和运行技术要求。
4、结语
本文通过肥城市湖屯镇钱庄一村等11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例子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旨在推动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刚.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 2016(1):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