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师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力量,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核心问题,而行政影响力在高校教师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推动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视觉分析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现状,提出从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材教法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行政推动力的策略,以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外语人才培养的使命。
关键词:外语教师发展;行政影响;专业发展;个人发展;组织发展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明确了外语专业人才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质量管理等各方面要求。《国标》的全面实施将引发新一轮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师的良好发展显得愈发迫切和需要(王守仁2018)。
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这引起了我国外语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现状、模式、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 [(周燕2008)、(顾佩娅2016)、(文秋芳、张虹2017)],提出了促进外语教师发展的途径、策略以及支持系统。[(王守仁2017)、(张继明、韩宏2017)]。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行政力对高校教育尤其是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正负影响力是毋容置疑的,正面影响力即教师发展的推动力,能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加快教师发展的速度和保持教师发展的后劲;负面影响力则会把教师发展“关在笼子里”,或者导致“捆绑式”的教师发展,负面影响力下的教师发展前景可想而知。
有学者已经关注到高校外语教师发展中的行政影响力问题,张继明、韩宏(2017)提出高校行政管理要“从管理到服务”进行反思与变革,乔桂娟、韩霄(2017)也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困境与学校支持策略,但高校教师发展中行政影响力目前还没有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拟从“积极推动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视觉分析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现状以及行政力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材教法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实际观察提出关于教师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教师发展涵义
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在报告书《大学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中对“教师发展”进行了界定,大学教师发展包括5个方面: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个人发展、课程发展和组织发展(Bledsoe 1991)。这一经典界定后来成了世界各国高校教师教育发展参照的标准。
(一)专业发展
在《大学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报告书中,专业发展是指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使其创造新知识,跟踪学科前沿(Bledsoe 1991)。
(二)教学发展
教学发展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并不是简单的等同于授课能力,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专业理论和知识、课程建设能力、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力、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王守仁 2018)。
(三)个人发展
个人发展旨在确保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具有动机、活力和产出(王守仁 2018)。教师的个人发展是基础,和其他发展密切相关。理想的个人发展状态是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不断取得进步,愉快而充满活力地投入工作并不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旨在创造“有效的组织环境”,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Bledsoe 1991)。组织发展是教师发展的保障,个人发展必须与组织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组织发展是个人发展“工作中的家”,与“生活中的家”共同构建教师幸福感与归属感。
二、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现状
(一)教师自主权式微
学术本位作为大学组织的基本逻辑,要求大学老师享有学术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学术管理组织的学术自主权力来保障之(张继明 2017)。大学教师的创造力来源于学术自主权力,失去话语权的教师即便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很多时候是在做徒劳的挣扎。在目前大学管理行政化现实中,相关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缺乏实质的话语权、学校决策参与权。学校主管领导、教务处等核心行政组织机构决定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质量的评价等都由行政部门及科室来实施管理与决策。教师只是按学校既定的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安排教学进度,随时接受管理部门及科室的检查,授课内容及创新拓展空间十分有限。各种教学规章制度在“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束缚了教师创新行为,甚至有的教师逐渐放弃了教学改革的理想。
(二)职业满意度低
高校外语教师职业满意度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者不在少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术研究上难有建树。张莲(2013)对某211重点院校外国语学院教师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77.1%的教师周授课数量为7-11节;63.9%的教师日备课时间在1.5-3小时,更有33.7%的教师日备课时间达4小时及以上。笔者所在的一所西部地区地方高校里,外国语学院教师的平均周课时在10节以上,部分年轻教师更是12-14节,加上新校区没有修建教职工住房,教师每天往返于新校区和市区住宅的时间平均延长了2小时以上。周末被各种监考、改卷的占用率达50%及以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及其他工作任务下,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上鲜有建树者。长期处于疲惫状态,薪酬度和同龄、相似教育背景的从业者相比普遍偏低。
(三)发展愿望强烈,外部支持不力
高校教师的发展需求是多元化的,从个体来讲,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树立健康积极的职业理念。但个体的发展需要得到学校、社会的支持,只有形成教师个体、学校组织、社会环境的健康生态系统,才能成就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趋势。但目前,高校教师虽然有较强烈的发展需求,但外部环境没能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师的发展仍不平衡。
三、教师发展中的行政推动力
(一)课程设置
要实现《国标》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是非常关键而系统的工作。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才能实现国家、学校要求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的答案应该不仅仅由学校领导、教务处及各专业负责人给出。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的核心力量应该了解、参与课程的设置工作。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指导下,各学校组织人员拟定人才培养方案,而作为方案主要支撑内容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和学校存在需求,同时应考虑市场竞争需求和学生选择需求,教师参与课程的设置能让教师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所设课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能了解课程建设、课程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各门课程间的相关性,以使教师积极主动投入到课程建设和课程发展工作中。
(二)师资配置
课程设置完成后,执行便是防止功亏一篑的重要环节,而执行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本身。加强师资配置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宏观配置课程教师可以参照评估师资质量的刚性指标:学位、职称、学源、年龄、教龄。这要求一课一个教师梯队逐渐培养,有利于专业长期发展。微观配置课程教师忌讳动用感情把教师填空式请进教室,提倡以专业对口让教师门当户对去上课(蔡龙权 2009)。
在师资配置工作中充分认识到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从行政角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同时尊重教师的个人特长和兴趣,让教师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以利于教师个人发展和课程发展。
(三)教材教法优化
优化教材教法是体现课程基质与特色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培养教师的间接途径(蔡龙权 2009)。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取舍上应该具备较大的话语权,教师在使用某一套教材进行授课时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反思以下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些语言材料?为什么配置这类练习?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教师通过选用、取舍、分析教材后才能采用优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取舍间教师需要批判性的思考,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教学材料、扩展教学材料,这一过程是教师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也是课程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学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评价反馈
教学评价反馈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学评价的结果是调整教学工作思路、指明今后工作方向的重要参考数据。教师的工作常被老师们自称为“良心活”,基于管理主义的绩效考评体制简单冰冷地评价教师工作量不符合教师的职业特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学生的评教比重让功利主义者大行其道,教师的教学更趋向于“表演”,学生以评教权利换取教师的“宽容”,师生在不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下失去教学应有的科学、严谨、求实。教师同行间的评价不应该是流于形式的敷衍客套,而应该是行政力影响下的公正合理。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多位一体的客观标准,建设和不断完善一套客观、公正、多元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体现评价体制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民生与福祉
关怀教师的民生与福祉,积极改善教师的生存发展环境,让教师在投身教育事业时少些顾虑,多些激情。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但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丰富、物价高涨的时代,教师的生存条件必然影响教师的事业投入,为教师提供较高的薪酬标准、确保教师社会地位和尊严,无疑是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保障和动力。
四、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高校教师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的核心问题,高校外语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抓住教师发展这一关键因素,需要冷静思考,充分发挥行政力的正面影响,让行政影响力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进高校外语教师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Bledsoe GB.Faculty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Enhancing a National Resource[M].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91.
[2]顾佩娅.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1):99-108.
[3]王守仁.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促进方式与途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1):67-72.
[4]王守仁.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若干思考[J].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4 2018,(General Serial No.187)
[5]张继明,韩宏.从管理到服务:高校教师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变革[J].教育与考试,2017(5).
[6]周燕.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40-47,67.
作者简介:
古敏(1972.6-),女,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职称,教龄24年,研究方向:语用学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