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化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的创新与实践

2018-12-27 10:00:22王雪莹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23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高职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本文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微课”开发,参加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引入仿真软件,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等6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技能培养深度融合,并阐述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技能培养;高职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3.203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懂操作、会技能的第一线生产人员,这就要求以技能培養为本位组织教学过程,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的无缝衔接。“互联网+”信息技术是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创建新的学习生态环境,促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因此,本文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技能培养的深度融合。

1 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技能培养融合的研究

1.1 微课资源的开发,辅助实训教学

2012年我系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拥有水质监测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水处理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但由于多数大型仪器、设备台套数仍较少,并不能满足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践操作,因此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存在一定难度[1]。我系借助微课信息化资源,把实训基地资源整合到教学环境里来,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后都可以利用电子设备浏览实训课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学习。从技术角度来看,微课这种灵活、主题突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强化视听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学习。

1.2 鼓励师生参加技能大赛,提升学生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以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同时,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师的知识、动手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对培养“双师型” 教师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

为更好参加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系依据企业检测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改正,同时举办系内技能展示,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例如,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中的滴定实验操作,我系按照企业对产品的要求及步骤安排实验教学,这样学生毕业以后便可直接参加工作。

1.3 央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技能培养创造条件

我系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环境监测实验”“仪器分析实验”、 “水污染控制技术”三门独立实验课程。仪器分析课实训课现配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自动电位滴定仪、气相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再如环境监测实训课使用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污水处理仿真模拟装置、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使用的大型设备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实训平台、溶解氧测定仪、离子交换设备等。

央财支持环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立以来极大的改善了我系实训条件,技能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依托实训基地,我系承担学生技能考证培训与考核工作,学生技能水平大大提高,考证通过率达99%,促进学生实习就业,为企业输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1.4 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做准备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我系自2016年开始就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为全系学生添加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件制作》、《多媒体微课制作》等方向的必修和选修课,由我系拥有众多教学比赛经验及微课制作经验的教师,讲授PPT制作及Camtasia软件制作技术。同时,为了让学生学到新型的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学生量身定做培训教学计划,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师范类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上侧重于教学课件、教学微课的制作与实训,环境化工类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上侧重于企业演示文稿、宣传片的制作与实训,使学生步入社会实习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将来的招聘面试提供实力信心保证。

1.5 引入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我系环境与化工实训基地现有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型分析仪器仿真操作系统系列软件,包含红外分光计、气相色谱装置、紫外分光计、色质联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仿原子吸收光谱真等内容。

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开发,学生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的虚拟实验操作平台,完成对昂贵的分析仪器设备的模拟操作,就如同在真实分析仪器上操作。不仅能够满足日常训练及考核考核,技能大赛等需求,也为剖析仪器内部结构、原理提供极大方便。环境化工类学生在化工原理课程中学习仿真软件,学习企业生产中内操工作人员所具有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未来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1.6 师生信息化交流互动平台的搭建

针对现在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有智能手机的现状,在没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情况下,搭建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移动学习,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2]。

我系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微信、QQ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进行答疑解惑,与学生互动交流讨论,师生间借助信息化交流手段,共享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我系教师自己通过易企秀软件,将课程内容及PPT课件制作成二维码,学生课采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课后自学。

2 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应用前景

(1)“微课”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使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教学和使用情况都得到了提高,教师通过制作高质量的微课作品领悟到了创新型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高层次,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微课资源学习到了传统书本教学不易掌握的知识,这种创新型信息化微课教学模式还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学生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模仿使用信息化微课教学手段,这对“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长远的意义。

(2)技能大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就业。学生通过比赛就可大体的接触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以便在现在的学习对学习内容有的放矢。另外,在社会广为关注技能大赛的同时,优越的人才培养气氛在学校间逐渐形成。同时,技能大赛有利于推进职业院校教学体制的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可以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了解行业、企业最前沿的技术信息,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学校走出校门就能实现就业为目标,培养出学校、社会满意的人才。

(3)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将我系现代化、信息化教学带入了新的高度,在我系教学场所不足、空间有限的前提下,

(下转第204页)

(上接第232页)

计算机仿真软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教师通过新型的仿真软件在固定的仿真机房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无限的“分析仪器的世界”,让学生形象生动的学习到高端实用的知识,学以致用,未来仿真教学软件的实用将提高到更高的境界,学生会体会到与现实操作无异的仿真教学环境,紧密与教学接轨,为学校的教学建设、人才的长期培养提供不可或缺的坚实保证。

(4)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人人具备智能手机,我们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輔助教学,不仅使学生从日常利用智能手机玩游戏的时光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投入到网络学习中。这种信息化教学氛围的集成与共享态势,实现了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的统一与管理,为师生交流和知识互通提供了平台。

3 结语

本文以学生技能培养为导向,积极采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不断改善教学手段,二者有机结合,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同时,引入仿真软件、微课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智能手机参与教学,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柳意.微课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42-44.

[2]崔宝秋,姚绍岩.智能手机应用于“看学做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06):34-36.

基金:2016年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课题《高职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化工原理为例》(课题批准号:GHYB160258)成果。

2017年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本科研课题《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作者简介:王雪莹(1990-),女,辽宁锦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生技能培养方向。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6:36:11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4:10:00
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25:54
高职房地产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刍探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41:08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40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