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新理解新闻学
——学术对话录

2018-12-19 20:14:24茹兴坤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数码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闻学媒介价值

茹兴坤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引言:数据表明,近三十年来,我国新闻学理论创新工作一直处于瓶颈状态,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根本弱势并没有得到改变。虽然新闻学是一个独立学科,但是总面临着底气不足的问题,甚至常常为自己的合法性做出多种辩护,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新闻学中多种结构,才能保证其顺利发展。

1.新闻学研究主体的创新

1.1 创新新闻学知识维度

新闻学中的知识维度,并不代表通常意义上的实质,而是通过实践所被证明的规律。这种通过经验以及逻辑所证实的知识,其含金量较高。因此来源于实践,所以提炼出来的也可称之为“经验真理”。最初新闻学知识只是单纯的对相关职业经验进行提炼,因此其理论纯度较低,相对比其他学科,新闻学知识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目前我国新闻学理论知识中,仍有许多知识点处于表层阶段,无法经历实践层面的检验,因此逻辑性与严密性较弱,很多论述理论并不具备专业硬度,命题和证据之间是一种虚拟关系,两者连接状态取决于证据本身的强弱性,在证据不足的条件下,则为弱证据,在高度开放的新闻实践中,大部分新闻理论都是弱证据的状态,因此新闻学理论需要建立新型的框架并整理结构,从而提出强而有力的新闻知识。

1.2 创新新闻学理论价值

新闻想象以及活动均不具备自然属性,而是具有社会属性,所以不能消除价值在新闻领域的研究力度。从另一方面看,价值存在的逻辑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计划之一。社会科学的属性是新闻永远也无法达到无可争议的地步。其并非建立客观事实的唯一途径,同时其也提供一定的新闻价值。因此新闻学的研究工作不仅限于知识的生产,同时也能够揭露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到新闻的真实性同时也要关注到其传播是否有价值,以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发生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同样的,创新新闻学理论价值,并不代表全部赋予价值,而是将价值理性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准则。在长期探索的过程中,我国建立一套独有的理论话语模式,在模式中,有明确的对于价值的预设标准。因此新闻理论的创新需要针对其价值核心问题以及理论模式进行思考,从而准确定位我国新闻学理论正确价值方向。

1.3 改变固有新闻学规则

在新闻学知识纬度相关论述中提到,新闻学所产出的知识为“弱知识”类型,这些新闻理论大多数没有通过标准的严格检验,并不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与硬度,同样也不能称其为知识条例。而正是由于不规范的新闻学规则,才造成了知识条例无法经历考核的现状。新闻学中并不缺乏许多核心理念,通常情况下,正是因为繁复的核心概念才能使得新闻学饱受困扰。概念的复杂并不是学科领域成熟的现象,与之相反,这正是由于新闻学学科的不成熟,才无法表现出规范、有条理的形态。因此需要规范相关条例,明确新闻学规则,在新闻学中不缺少多个类型的学派,但各个学派间并不具备关联,而是仅提供“部分知识”,因此需要强化新闻学的生产规则,保证稳定规则的支撑。

2.调整新闻话语结构和语法

2.1 注重对新闻思维结构的研究

在新时期下,新闻学面临着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对固有话语方式的改变,其中包括了熟悉的学习方式、资源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例如:新闻的真实性,不仅要讨论其是否正确,更多的是要讨论形成现象的原因,比如某学校女孩因为课业压力过大跳楼,我们是无法评论这条新闻的对错,因此需要讨论现象发生背后的原因。这也是一种“真实性”大众媒介在如今的社会中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睛,因此需要保证这双“眼睛”看到的事情有合法性,所以观察的内容一定要是对事情最客观的反应,一直以来,人们仅仅是关注到表层上的舆论冲突,这远远不够,更深层次的需要对存在意识以及认知的讨论,这是对于新闻思维结构上的认知。

2.2 重视新闻学的社会需要

新闻一直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新闻一直发生于社会需求,也满足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前提,就如同我们无法讨论的出病人和医院到底谁是谁的根源一样。新闻工作这在行动之前,需要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正是由于社会需求,才能将原始社会中的新闻传播与当代社会的新闻行业梳理出一条共同的逻辑线,同样,社会传播也是转换新闻传播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就像一个人内心的心理动机。因此新闻学与社会需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为社会变化,所以实时更新新闻传播概念。新闻学是一种知识,固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但是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却并没有减少,现在很多人指出,信息与知识之间的界定不明确,意见与信息也难以区分,所以我们就需要重视新闻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界定相应概念。

2.3 拓宽新闻输出媒介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自媒体应运而出,网络化时代已经逐渐抹去了大众传播的核心地位,例如:美国曾经发起了一个新闻挑战项目,然而在申请结束后,5000分申请表中有近三分之二的申请书都是从未参与过媒体行业的主体所发起。因此新闻在当前社会中已经较为大众化。因此我们不能用传统的理念给新生事物贴上标签,一旦贴上标签,就代表将一些创新性、有意义的东西拒之门外,对于新闻学的输出媒介,需要以一种宽松的眼光来看待。对于新闻学的理解一定不能脱离新闻实践以及输出媒介,只有拓宽了输出媒介,才能更高的树立新闻行业的公信力,相较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新闻行业对其“一竿子打死”而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公信力,成为如今多种信息输出方式中的信息枢纽,媒介可以理解为一座“桥”行走的人越多,上面流通越多,桥就可以转化成为路,最后成为发展之道,不能闭门造车,妄图关起门就能独自强大。

2.4 重新理解新闻学教育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新闻专业中,尤其是教授相关业务的老师,大部分还依照固有的教材,依照传统的知识体系来教学,虽然相关知识体系是在一定情境下所形成的规范,但是并不适用于实施更新的社会发展现状中,同样也不应该依照固有知识体系来完成现在的新闻实践工作。在大学新闻学教育过程中,大概可分为两个层面即:教学计划以及新闻实践。尤其是在对教学目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例如:很多老师喜欢给学生划知识点,在考试时,答对一个知识点就给你一分,这并不适用于新闻学的教学。新闻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到新闻的实质,不能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为教学目标,而是需要强化其对于能力的运用,在知识学习中掌握媒介更换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5 注重新闻学的实践性

一直以来,新闻学都被定义成一个“职业”的附属知识体系,也就是伴随新闻行业所建立的知识系统。迄今为止,新闻学仍然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学科内容,其与经验性学科有较大区别,新闻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就是围绕着“能不能”“应该不应该”所开展的,但是这个行业是否需要实践性,答案毋庸置疑的是需要。新闻学虽然通过一些条例规范来对学生评论新闻现象、引导其新闻实践,但是当学生进入到相关职业岗位时,就会发现实践仅仅伴随着知识理论[3]。

结论:综上所述,对新闻学中的话语结构和语法的重新定义并让人们不断接受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我国新闻学良性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新闻学媒介价值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民主与科学(2014年3期)2014-02-28 1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