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健康教育方法及价值

2018-12-11 08:56:10张梅佟金晶张绪红陆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3期
关键词:置管导管肺癌

张梅 佟金晶 张绪红 陆蕊

PICC是通过在患者的上肢外周静脉上进行穿刺, 具有操作简便、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住院较长的患者中, 如老年慢性疾病者或肿瘤患者等[1]。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PICC留置最长可达到2年的时间, 但也由于长时间留置, 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故此, 对行PICC的肺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十分可行且必要的[2]。为此, 本研究选取50例肺癌患者在PICC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PICC的100例肺癌患者,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肺癌, 99例为第1次行PICC导管, 1例为第2次行PICC导管;②患者具有清醒的意识, 能与医护人员进行对话;③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参加, 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中男35例, 女15例, 年龄41~90岁, 平均年龄(61.8±10.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 女16例, 年龄40~86岁, 平均年龄(60.18±9.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卫生宣教, 在置管前、中、后3个时期安排相应护理人员, 并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导管维护指导, 发放PICC导管健康教育手册。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具体实施如下。

1.2.1 PICC操作前的健康教育 ①由专业护士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对PICC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 然后选择适当的操作时间。②专业护士对患者进行操作前的信息讲解, 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以操作手册为例进行讲解, 将置管的作用、管尖到达的静脉以及作用效果都交代清楚, 使其充分明白了解后签订同意书。③帮助患者对置管侧肢体进行清洁,而在清洁后, 局部肢体能够消除大量汗渍和细菌。

1.2.2 PICC操作中的健康教育 ①当进入操作间时, 患者一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感, 从而引起静脉收缩和血管痉挛致使送管不顺利。此时, 操作者应运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行准备工作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 时刻与患者保持言语沟通,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再进行操作。②为患者注射0.1 ml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开始穿刺、送管, 当导管进入腋静脉时, 嘱咐患者下颌向置管侧肩部方向靠近, 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③每个操作环节中, 操作者都要时刻保持与患者的言语交流, 方便了解患者思想、心理状态, 进行实时指导, 使患者处于全程放松的状态。④置管结束后对患者的配合给予充分肯定, 增强其治疗信心, 教会患者置管侧手臂的简单活动方式, 如弯曲、握拳等。

1.2.3 PICC操作后的健康教育 发放书面资料, 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定期抽查患者是否完全掌握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置管手臂的承重、如何穿脱上衣、保护导管、带管沐浴等[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健康行为水平、焦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健康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 主要包括: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心理健康、压力调解和人际关系[4]。焦虑情况采用SAS进行测评。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导管堵塞、穿刺点感染、皮肤过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调解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比较( ±s, 分)

注:与参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健康责任感 躯体活动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压力调解观察组 50 88.6±14.5a 87.8±10.1a 90.8±14.7a 93.4±16.5a 89.1±15.2a参照组 50 71.4±15.7 72.8±11.3 77.8±11.9 83.4±12.7 76.0±12.4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14.7±1.4)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4.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穿刺点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0%;参照组患者出现3例导管堵塞、1例穿刺点感染、3例皮肤过敏, 并发症发生率为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有明显的优势, 因其留置时间长, 置管能减少穿刺, 从而消除患者可能产生的多种不适,起到保护静脉和皮肤的作用[5,6]。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肺癌患者的置管过程中, 对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置管前、中、后的健康宣教, 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出现的焦虑心理,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并通过正确的方式, 提高患者的健康责任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调解和躯体活动水平[7,8]。由此可见,对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采取健康教育, 效果十分理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调解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14.7±1.4)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4.2±3.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穿刺点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参照组患者出现3例导管堵塞、1例穿刺点感染、3例皮肤过敏, 并发症发生率为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过程中, 实施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也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有积极意义,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置管导管肺癌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4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1-23 02:21:28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