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2018-12-11 08:56:00张彩文李樊黄群陈晶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3期
关键词:颈动脉胆固醇硬化

张彩文 李樊 黄群 陈晶晶

高血压主要是指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 同时可伴有心脏、脑部、肾脏等器官功能发生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其是一组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并且是引起心脑血管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本站收治的3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 另选取30例老年高血压设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4~76岁, 平均年龄(61.24±5.77)岁。非糖尿病组男20 例, 女 10例, 年龄 56~77岁 , 平均年龄(58.73±6.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在患者休息10 min后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采取汞柱式血压计为患者的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进行测量,3次/d, 患者经过7 d的观察, 每周测量2次, 将测得的数据取最后平均值(注:收缩压要以柯氏音第一音为准, 而舒张压则以柯氏音第五音为准)[2]。其次, 相关的专业人员采取彩色多普勒显像仪为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7.5~12 MHz, 取患者仰卧位, 将颈部充分暴露, 根据常规的纵向扫描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 与患者的颈总动脉近端取10、20、30 mm测量颈总动脉的前壁和后壁内中膜厚度(IMT), 颈动脉IMT≥1.1 mm则可判定为颈动脉内膜增厚, 并且横断扫描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检查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取Pearson相关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取线性回归模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收缩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关系(r=0.224,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关系(r=-0.187, P<0.05), 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总胆固醇, 保护因素则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和认知不断的提高, 因此也不断的调整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而目前为止, 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有所不同, 从而出现了血压分层的概念, 也就是患者在发生心血管疾病程度不同其血压的水平也会有所不同[4]。而引起高血压的因素主要有:①家族遗传史;②精神状态:患者长时间的处于一种精神紧张、焦虑、激动等不良的状态,同时受到外界噪音、视觉等环境刺激, 从而加大了高血压的发生几率;②患者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大量的进食钠盐、低钾食物, 同时有长期的吸烟和饮酒史、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等使得血压升高;③年龄以及药物: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的增高发病率, 尤其>40岁的中、老年人群有很高的发病率[5]。

糖尿病其主要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而高血糖是因为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发生障碍, 亦或是生物作用受损, 而有少部分的患者为两者同时引起[6]。其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后者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进食超量、缺乏体力活动而引起肥胖。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饮水多、排尿多、进食多但身体日渐消瘦(1型糖尿病), 同时会感到疲劳、无力, 但身体肥胖的现象 (2 型糖尿病 )[7]。

动脉壁变厚并且缺乏弹性的统称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是在动脉硬化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部动脉的内膜下脂质发生沉积, 同时伴有平滑肌细胞以及纤维基质成分增殖的情况, 从而慢慢的使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8]。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 回顾性分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收缩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关系(r=0.224, 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关系(r=-0.187, P<0.05), 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总胆固醇, 保护因素则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诉,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其是导致患者斑块形成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的主要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颈动脉胆固醇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谈谈胆固醇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39:52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8:40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2:59:58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饮食科学(2017年12期)2018-01-02 09:23:27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