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设问激疑的实验探究

2018-12-10 12:13:58张长娣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化学教学

张长娣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问,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而如何在化学教学的实验探究中巧妙设问,是化学教学者一直研究的问题。文章作者就自己平时课堂教学的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实验探究中设问激疑。

关键词:化学教学;设问激疑;实验探究

一、运用演示,设问激疑

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实物、插图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这样记得牢、印象深。而演示直观教具,既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授“燃烧”“自燃”“着火点”等概念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煽风点火”的实验:在500 mL烧杯中注入400 mL开水,然后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一切准备妥当后,用扇子轻轻对着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扇风。当大家目睹白磷突然着火时,感到惊讶,顿时哗然。这时教师问:“为什么不用火柴点,仅用扇子扇就使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呢?”再如,讲“氯气”时,教师可拿出一束鲜花边赞美边放入盛满黄绿色气体的集气瓶中,当看到鲜花迅速褪色变枯萎时,教师就插问:“这黄绿色的气体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使鲜花褪色?它有什么性质?又有什么用途?我们怎样制取它?”……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会驱使学生急于索求答案,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二、利用实验,设问激疑

中学生具有爱问、好动的特点,对此,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多动手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手、眼、脑、口、耳等多种器官产生效应,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这样所接触到的知识就能被再次牢固记忆了。教师在学生实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强化实验的效果。如做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时,教师让学生用塑料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注意观察试管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教师接着问:“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浊呢?”

再如,学习石灰石的分解时,教师先让学生取石灰石一小块,放入盛有蒸馏水且滴有酚酞试液的试管中加以振荡,观察溶液有没有变化。再取石灰石一小块,用镊子在酒精灯上烧一段时间,稍冷后,将石灰石小块放入另一支盛有蒸馏水且滴有酚酞试液的试管中,加以振荡,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教师接着问:“为什么第二支试管的溶液变红,而第一支不会呢?说明什么?”这样的小实验,既有趣做起来又简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记忆深刻。

三、运用生活实际,设问激疑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将学习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到铁的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展示:铁不仅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金属材料,也是人类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体如果缺铁就会贫血,脸色苍白、全身无力。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欣赏我国人民常用的铁锅,可以不断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教师设问:“铁的用处这样大,是怎么冶炼出来的?怎样制成铁锅?铁有什么样的性质?”再如教学“自燃”时,教师设问:“农村堆放的稻草、麦秆堆,如果堆放不好,常会自动燃烧,为什么?”教学“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时,设问:“自然界中,石灰岩洞中,悬挂的钟乳石,挺拔矗立的石笋和石柱,争奇斗艳,景象万千,它们是怎样形成的?”等等。通过联系实际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实用性很强,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学生已熟知的现象,设问激疑

运用学生已熟知的现象对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讲“物质的微粒性”时,教师可提出下列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花园或田野里,能嗅到花草或稻草的香味呢?为什么湿衣服晾晒到一定时候就会变干呢?”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平时所熟知新草帽日久会变黄的现象,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简单看得见、但又不能自行解决或解答得不完整的问题,使学生从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再讲解、归纳和总结,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五、运用故事、成语,设问激疑

把故事、成语准确地用于教学,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如讲 “燃烧的条件”时,教师讲:“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科考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弄丢了,在南极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冰打磨成凸透镜状,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汇聚光线,结果他顺利地生起了火。”接着问:“为什么没有火也可以燃烧呢?”再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个山洞,一天,有几个游人带着几条狗来山洞玩。走到深处,狗一条条地躺下死掉了,游人赶紧往外跑,他们觉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教师插问:“狗为什么会死去,而人却平安無事呢?”故事生动的情景,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讲授化学实验探究时,我们利用设问激疑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这也恰好是教学可以确定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可能并不会很顺利,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原则:

(1)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想空间。设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各种教学的核心应该注意启发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其意”;“口欲言而未能”时做到“达其辞”。与此同时,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2)要教会学生先思后问。在实践教学中,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三思而后问、多思而后问、问后再多思。疑而不思,势必疑而不解;只有三思而后问,才能豁然开朗。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无疑处见疑,通过设问的形式发现真理。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们在讲述实验时,不要一味地自己讲。填鸭式教学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见解进行“求异思维”。我们也只能通过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智能,从而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们设问激疑的主角就是学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让更多的化学教学者认识到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中设问激疑法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设问激疑法喜欢上化学,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贾艳梅.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176-177.

[2]鲍春萍.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0(10):24-26.

[3]周振铎.浅谈探究性实验操作与学生的发展[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19(2):4-5.

[4]胡久华,王 磊,刘宇红.中学化学概念探究教学初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05(9):24-27,44.

[5]梁桂英,岳群峰,王春晓.高师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与体会[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68,70.

[6]李旭玫.变革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高教探索,2004(1):82-83.

[7]李嘉音.关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点建议[J].化学教育,1980(3):18-20.

[8]许志铭.初中学习能力自测丛书——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化学教学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化学教学(2016年11期)2017-01-05 08:36:54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2016年11期)2017-01-05 08:27:28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10:40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9:37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