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监管伴随着更严格的审计结果吗?
——来自中注协年报审计风险约谈的证据

2018-12-08 03:22:02吴溪杨育龙张俊生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注协审计师年报

吴溪 杨育龙 张俊生

监管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往文献普遍关注了会计监管对审计师的影响或监管调查过程的后果(如吴溪,2008;吴溪和张俊生,2004)。然而,由于监管者在事前进行的各种预防性活动通常难以观察,预防性监管的效果尚鲜有研究。

自2011年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启动了一项新的年报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中注协约谈特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就事务所正在审计的特定上市客户提示在年报审计中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这种事前介入和干预意味着审计师对当年的审计结果仍有相当的变动余地,有可能促使审计师对被内部点名的上市客户执行更加严格的审计,同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从而在理论上有能力促成审计结果的变化。

基于中注协2011-2013年间组织的历次年报审计风险约谈数据,本研究发现,在中注协的约谈之后,被约谈会计师事务所对遭到内部点名的上市公司审计项目采取了更严格的审计,使得上市公司最终公布的会计利润水平显著低于年报公布前管理层向市场作出的盈余预测水平。这意味着,中注协约谈具有明显的直接效果,对抑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本研究没有发现被约谈事务所的、存在类似风险特征的其他上市客户伴随更严格的审计结果,这意味着约谈尚未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

本文的学术贡献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们首次考察了一种预防性监管的潜在效果,对以往基事后监管调查或处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会计监

管文献进行了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以往关于审计监管模式的文献主要关注于AICPA同业互查模式(Hilary和Lennox,2005),或PCAOB的独立检查模式(Lennox和Pittman,2010);通过对预防性约谈这种新型审计监管模式的考察,拓展了审计监管模式的文献。尽管如此,未来的研究仍可进一步尝试评估中注协约谈影响审计过程的更直接证据(如审计程序实施、审计证据获取、审计谈判过程),并考察市场各方是如何理解和利用中注协的约谈公告信息的。

(原文发表于《审计研究》2014年第4期:63-71)

猜你喜欢
中注协审计师年报
中注协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杭州(2023年1期)2023-03-15 03:25:36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中注协举办2021年全国注协注册管理干部培训班
中注协工作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