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云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期获得农产品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农产品供应链可分为五个环节,即原材料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农产品数量较大,品种众多,大多数农作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参与者众多,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有不同的、甚至几个参与者,有时一个环节还包含着几个分支或不同的子环节,从而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比较复杂。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滞销”现象的出现会极大地损害农民的利益。长期以来,农产品难卖、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一直是困扰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中国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和相对滞后的供应链,中国1/4左右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被消耗;同样的情况下,果蔬损失率在发达国家一般会控制在5%以下。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体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引导和促成关系。—体化供应链模式的实施与发展,是商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将对现代商品流通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首先要建立供应链联盟,即一批优势企业联盟生产企业,把过去那种直接分享利润的联合发展成有优势联盟来共享市场,进而分享更大的利润份额。
农产品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包括所有节点企业(子公司)能力的综合,主要有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运输等。由于市场需求变动因素的影响,企业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平衡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通过旗下子公司的相互资源最优配置,可以实现采购成本、规模效益、低运输成本、产品多样化和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较早,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解决大量存在的问题来完善。比如:由于缺乏先进的冷藏、冷冻技术和设备,农产品在运输流通过程中损伤较大,而且易受到污染;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各自为政,造成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受到污染,普通农户自身组织程度较低,造成农产品流通渠道混乱。
生鲜农产品易腐易烂的特性,在运输过程中收益的稳定性差。尤其是季节性产品集中上市时,如果流通不畅,再缺乏对生鲜农产品的深加工,生产出的生鲜农产品不及时销售出去的话,往往会导致生鲜农产品品质的下跌,营养价值的破坏,最终导致生产和销售的严重脱节。如果运输过程中再遇到路况差,自然灾害,那生鲜农产品的经营风险和成本更会在无形中加大。
在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生产是指我国农产品存在着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不能直接进入市场,难以有效完成流通任务。大市场是指农产品消费面临的是地理位置跨越较大的城市甚至国外的开放性市场。在这样的矛盾制约下,形成了我国目前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主要流通模式。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产——流通环节,即从生产者到批发市场;二是流通——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两个短链的结合处是批发市场。因此,在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制下,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断裂的链,是局部的短链,所以无法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由于供应链的各参与成员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相互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常常会导致各成员间对抗行为的产生,加上长期以来轻生产经营,人与人之间习惯思维定式化,从而无法对供应链中的各项活动实行有效的整合和防调。供应链管理中,各参与成员的彼此通力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在供应链参与成员间建立起互信,建立起以开发供应链效率为核心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实施供应链管理时,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买卖观念和思维方式,要与合作企业共担责任、风险和成本,同时共享成果与收益。只有在企业间建立了这种合作与信赖关系,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企业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尚未建立合作的战略伙伴管理,甚至双方处于利益对立状况。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导致双方无法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关系。当日现货交易机制又决定了只能存在单纯的竞争关系,不可能存在合作与协作,只能追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考虑长期利益。
将“公司+批发商+农户”模式,即龙头企业与批发商签订订单,批发商再组织分散人员按照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模式,这样可以弥补小农户成本较高等的不足,而且在当前我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部分地区人口与土地矛盾十分尖锐等情况下,这种模式更有助于降低成本,维护农民利益,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
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对于有些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可以着重建立以物流配送为中心的供应链整合体系,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此外,有一些生鲜农产品可以通过构建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以物流中心主导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一般是以商业流通企业为主的一体化该模式以物流中心为核心,联结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中心可由原来的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联结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
在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分散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一体化形成供应链组织模式在该模式下,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加工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通过农户的组织,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供应链组织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企业内部整合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上下游环节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加工企业与农户一般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以较少的投人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来源,同时,也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同时,加工企业的素质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供应链整合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加工企业,有可能使加工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也提高。
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其目的不仅是将农产品快速安全的提供给消费者,还可降低供应链环节中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论文在阅读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进行研究,目的是在农产品快速安全地提供给消费者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供应链环节中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