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观察

2018-12-05 03:16:50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0期
关键词:胃痛艾灸西药

王 娟

(如东县中医院,江苏 如东 226400)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胃痛多因气机不利、胃络瘀阻、胃失所养所致。脾胃虚寒型胃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胃痛。脾胃虚寒型胃痛的发病机制为患者饮食不节、忧思恼怒、情志不遂或久病,导致其脾胃虚弱、中阳亏虚、胃失温养。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空腹时胃痛,进食后疼痛缓解,喜欢吃温热的食物,手脚冰凉、舌淡、大便稀。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原则是温胃健脾。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均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探讨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在38例结合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47.37%),女性患者20例(52.63%);其年龄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5.6±7.4)岁;其病程为14~90 d,平均病程为(55.8±8.5)d。在38例西药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50%),女性患者19例(50%);其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为(45.0±6.9)岁;其病程为15~90 d,平均病程为(56.3±8.9)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每天口服1次奥美拉唑(生产厂家:锦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172),每次服20 mg。让患者每天口服4次胶体果胶铋(生产厂家: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181),每次服2~3粒。让患者每天口服3次甲硝唑(生产厂家: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964),每次服0.4 g。在此基础上,对结合组患者在初伏、中伏、末伏的前3天,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用于穴位贴敷的中药组方为:白芥子5 g,丁香6 g,肉桂6 g,元胡索10 g,细辛6 g,附子3 g。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调和成膏状。将此中药膏均匀地涂抹在医用纱布上,制成1 cm×1 cm的止痛贴。在初伏、中伏、末伏的前3天,将该止痛贴敷贴在患者的中脘穴、关元穴、双侧足三里穴、大椎穴、双侧脾俞穴、双侧胃俞穴。2 h后取下止痛贴,每天贴1次。对结合组患者在初伏、中伏、末伏的后7天进行艾灸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将生姜切成片。将生姜片放在患者的双侧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上。将艾绒捏成底部直径为2 cm、高为2.5 cm的锥形艾柱。使用艾柱隔姜片对上述穴位进行艾灸。每次灸5壮。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治疗时间。在患者感到治疗部位灼热时停止艾灸。每天治疗1次[1]。两组患者均在初伏开始时进行治疗,治疗至末伏结束。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胃痛缓解的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胃痛的程度[2]。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胃内不存在溃疡面及炎性病变。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其胃内溃疡面及炎性病灶较治疗前缩小。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其胃内溃疡面及炎性病灶较治疗前未缩小或在增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过敏、胃痛加重等)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痛缓解的时间及胃痛程度的VAS评分

结合组患者治疗开始至胃痛缓解的时间短于西药组患者,其治疗后胃痛程度的VAS评分低于西药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痛缓解的时间及胃痛程度的VAS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胃痛缓解的时间及胃痛程度的VAS评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开始至胃痛缓解时间(h)治疗后胃痛程度的VAS评分(分)结合组 38 4.8±1.7 1.3±0.5西药组 38 10.6±2.1 3.5±0.6 t值 13.233 17.364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合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9例,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西药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3例,为有效的患者有9例,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2%。结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患者,χ²=3.934,P<0.05。

2.3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治疗期间,结合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过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西药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口干,有3例患者发生皮肤过敏,有1例患者胃痛的程度加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4%。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西药组患者,χ²=5.029,P<0.05。

3 讨论

胃痛是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导致胃痛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寒邪客胃和脾胃虚弱等。胃痛可根据发病机制分为虚证胃痛和实证胃痛两种类型。实证胃痛患者因气机阻滞而痛。虚证胃痛患者因胃腑失养而痛。脾胃虚寒型胃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一种胃痛。导致脾胃虚寒型胃痛发生的原因为寒邪入侵胃腑,寒凝难散,使胃气不和,从而引发疼痛[3]。

中药穴位贴敷法和艾灸疗法均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疗法。三伏时期人体气血旺盛。此时对患者进行扶正袪邪的治疗,可祛除其体内的宿邪,强壮其机体,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本次研究中,临床医生在初伏、中伏、末伏的前3天对结合组患者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大椎穴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使用中药贴敷该穴位能益气壮阳。使用中药贴敷关元穴能培元固本。使用中药贴敷足三里穴能补中益气、调理脾胃。同时使用中药贴敷中脘穴、脾俞穴及胃俞穴,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将中药直接贴敷在穴位上,可直接刺激穴位,提高局部药物的浓度,促使该部位气血运行,达到治疗胃痛的目的。本次研究中,临床医生在初伏、中伏、末伏的后7天对结合组患者进行艾灸治疗。天枢穴为大肠募穴。对该穴位进行艾灸可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中脘穴为胃经募穴。对该穴位进行艾灸可通胃肠气血,温胃散寒。对气海穴进行艾灸能益气助阳。对上述穴位进行艾灸,可温经散寒、调节气血,增强皮肤的代谢能力和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缓解胃痛的目的[4]。将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共同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胃痛[5]。

综上所述,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其胃痛,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胃痛艾灸西药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6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2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50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38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