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8-12-05 03:16:18吴振国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0期
关键词:面瘫神经功能穴位

吴振国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灌南 222500)

周围性面瘫又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口角歪斜、露齿、无法蹙额等。周围性面瘫患者可合并有无症状性脑梗死。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多种并发症[1]。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主要是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所致。治疗此病应从疏通经络、益气活血等方面入手。有研究表明,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面部的微循环,促进其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2]。本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旨在分析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60例患者的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51.26±5.09)岁;其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3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针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包括根据其病情使用阿昔洛韦、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甲钴胺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针刺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穴方法是: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第1周,选取其太冲穴、外关穴、合谷穴作为针刺穴位。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第2周,选取其下关穴、风池穴、牵正穴、太阳穴、阳白穴、颊车穴作为针刺穴位。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第3周,选取其足三里穴、太冲穴、阳陵泉穴作为针刺穴位。具体的针刺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上述穴位处的皮肤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然后使用0.35 mm×40 mm的无菌毫针对其进行针刺。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为其增减针刺穴位[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MHBN评分(神经功能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MHBN评分较治疗前提高>8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MHBN评分较治疗前提高30%~80%。无效:治疗后,患者的MHBN评分较治疗前提高<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治疗14 d后,常规组患者的MHBN评分平均为(39.17±8.74)分,针刺组患者的MHBN评分平均为(51.09±10.73)分。在治疗21 d后,常规组患者的MHBN评分平均为(50.08±7.66)分,针刺组患者的MHBN评分平均为(68.26±14.20)分。针刺组患者治疗14 d后和治疗21 d后的MHBN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后,常规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占46.67%),为有效的患者有11例(占36.67%),为无效的患者有5例(占16.67%);针刺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22例(占73.33%),为有效的患者有7例(占23.33%),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3.33%)。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3.33%(25/3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目前西医在治疗此病方面尚无特效的疗法。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属于“口眼歪斜”、“卒口僻”的范畴。此病主要是由脉络失养、经脉空虚及病邪入侵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可合并有脑梗死。目前临床上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则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和益气活血。有研究指出,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直接刺激其表情肌产生自主收缩,从而可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及反射弧的重建。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阳明经和少阳经上的穴位进行针刺可有效地疏通其面部经络,改善其面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5]。邢金云等[6]研究指出,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能够扩张其脑血管,改善其脑部供血的情况,从而可促进其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常规组患者。针刺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MHBN评分〔(51.09±10.73)分〕和治疗21 d后的MHBN评分〔(68.26±14.20)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面瘫神经功能穴位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层中医药(2022年4期)2022-07-22 07:53:06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32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