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湘子
大耳朵发言:这一期的自然笔记,摘选自邓湘子的散文集《打赤脚的童年》。这是一些“很短很短的散文”, “描绘了一些让我难忘的山野风景,记录了与时令季节有关的一些观察与感觉”。
我喜欢妈妈种的菜园。
菜园的竹篱笆上,爬满青叶蓬勃的藤蔓。
菜园里绿油油的,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藤。
夏天的晨光里,我喜欢跑到菜园里,去呼吸蔬菜的清香。
闭一闭眼,然后张开,我看到迷人的紫色。
那是茄子皮上的紫,紫芋茎干上的紫,紫苏茎叶的紫。
闭一闭眼,然后张开,我看到甜蜜的黄色。
那是大朵大朵南瓜花的黄,一串一串丝瓜花的黄,一条一条土黄瓜的黄。
闭一闭眼,然后张开,我看到耀眼的白色。
那是长长的白瓜毛茸茸的白,小朵小朵辣椒花的白,一条一条土苦瓜嫩嫩的白……
我在菜园里玩着闭眼睁眼的游戏。
那些美丽的颜色,在我的眼前翩翩起舞。
桃树开花了,仿佛一片绚丽的彩色云朵,栖落在木屋边。
溪水在桃树下唱歌,把偶尔飘落的几片桃花带走了。
我走到桃树下,一片桃花落下来,落到我的肩头上。
没有风,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溪水轻轻地吟唱。
几片桃花无声地落下来。
我张开嘴,吹了一口气,一片桃花被我吹得轻盈地旋转。
又有几片桃花落下来了。
我张开嘴,又吹了一口气,一片桃花被我吹得俏皮地飘飞。
这时候,一阵风忽地吹过来,无数片桃花被吹得漫天飞舞。
这阵风,多么有力量啊。
这阵风,是谁吹的一口气呢?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一只红蜻蜓从溪边飞来,打探村庄的消息。它的翅膀轻轻地抖动,拨着阳光的琴弦。
村庄在阳光下蒸腾着袅袅水气,到处闪着宁静的亮光。
一丛美人蕉在屋角开放了。
一棵石榴树在菜园边开花了。
一群大大小小的鸡扑着翅膀,被一个少年追赶着,从屋子里飞跳而出。
红蜻蜓吓了一跳。它立即调整飞行高度,与屋檐平行飞翔。
屋檐上,蜘蛛网刚刚晒干了雨的潮湿。蜘蛛从屋檐里爬出来,静静等待着网到一餐美食。
红蜻蜓的大眼睛映出了蜘蛛网,它赶紧调整翅膀的角度,俯冲向竹篱笆围好的一片菜园。
几朵金黄色的南瓜花,齐声吹响它们的唢呐,欢迎红蜻蜓来访。
山谷很长很深,被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点缀得森严。岩石上覆盖着浅浅苔皮,土坡上丛生的矮树伸展着枝叶,任窄窄的天空瀑下薄薄的阳光做短暂触摸。
一些寂寞的花像岩石的心事,在风中开了又凋落。山谷里袅动着风儿带不走的原始气息,潮润而阴凉。
山谷差不多被季节遗忘了。一只不知名的鸟飞来,无所顾忌地唱了一嗓子。它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里被放大了许多倍,余音袅袅。它仿佛是试了试嗓音,没等余音散尽,又唱了起来。这一回它唱的是一支长长的咏叹调,声音华丽多彩,迂回婉转。
山谷高处或低处的草叶和树叶,都抖擞了精神,张着耳朵倾听。
一颗千年前落在山谷的种子在鸟鸣声里绽吐了新芽。
不知道那只鸟什么时候飞走了。当山谷恢复了宁静时,那只鸟已经消失。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飞来唱它的歌。
我在那样一个瞬间,成了山谷里鸟儿独唱会的见证人。
我不敢往山谷的深处走去,怕惊扰了山谷的宁静。
到过那样一个山谷,并且听到了一只鸟的歌唱——这样奇妙的经历不可能被自己和他人所重复,这是多么的庆幸和令人惆怅!
太阳像火球一样燃烧,一连很多天,没下一点雨。三伏天到了,村旁的溪水变浅了,水声微弱了。
太阳刚刚出山,我们走在上学路上,看到溪流的浅水里彩光一闪一闪,是一群阳江鱼、红鳍鱼在浅水里游动嬉戏。放学时,那些鱼却不见了,它们躲到潭水里纳凉去了。
一天傍晚,潭水下游不远的浅水滩,用石头筑成了一道小坝,下面安放了一张“晾笺”。
那是叔叔安放的一种捕鱼工具。
他用竹篾把长长的竹片织成一卷竹帘,竹片之间的空隙,有我们的小手指宽,可以让水流过去。他把这卷竹帘打开,铺放在溪水里,一头铲进石头砌成的坝下,一头露出水面,搭在木头横杆上,铺成了一张“晾笺”。
鱼群游到浅水里嬉戏时,它们随着溪水游到坝下,被“晾笺”盛住,就逃不掉了。
第二天早晨,我们惊喜地看到几尾红鳍鱼在“晾笺”上蹦跳。叔叔提个竹篓走来,兴奋地捉住了那几尾鱼。
过了两天,我们看到叔叔在他的“晾笺”旁边皱着眉头。“晾笺”上一尾鱼都没有,竹篓里空空的。
溪滩上的浅水里,红鳞一闪一闪,不少鱼在游来游去。难道它们害怕了,不敢去石坝边上嬉戏了吗?
叔叔赶了个大早,到“晾笺”边去守候。他看到一只大黄猫跳到“晾笺”上,它见到水花中挣扎的鱼,就小心地走过去,把鱼吃掉。
那是叔叔隔壁邻居家的猫。
“晾笺”被大黄猫瞄上了,叔叔只好把“晾笺”换一个地方,安放到下游远处的一个溪潭下面去了。他每天起得很早,又能在“晾笺”上取到鱼了。
那只黄猫吃不到新鲜的鱼,每天早晨还是去溪边原来安放“晾笺”的地方守着。它也许很奇怪,“晾笺”到哪里去了呢?
自然小P a r t y:
邓湘子在序言里说:“我希望我的小读者们也尝试写一写短小而有自己体验和发现的文章。” 湖南省桃江县灰山港镇完全小学的同学们,阅读《打赤脚的童年》之后,也写出了他们眼中的自然风景,记录了他们真实的感觉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