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特点及中医证候分析

2018-11-19 02:33:52曾抱民郭广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证候

曾抱民 郭广林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型之一,腔隙性脑梗死在发生之后平均2年左右会发生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同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有可能会转化为血管性痴呆, 并且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对此, 早期的识别以及合理干预非常重要[2]。高血压属于腔隙性脑梗死最为常见可控的危险因素, 同时这也是提升脑卒中后痴呆的主要因素[3]。对此, 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干预水平, 本文以研究分析方式探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以及中医证候特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00例无典型特殊性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合并高血压, 260例)与常规组(未合并高血压, 2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31例,女129例;平均年龄(64.25±7.7)岁;常规组患者中男134例,女106例;平均年龄(64.55±11.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我国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血族所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作为本次研究疾病诊断标准。高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诊断标准。

1.3 方法 本研究采取统一性的《中风后认知障碍社区中医药分层防治模式观察表》完成研究数据的统计, 按照患者的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对病灶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应用MMSE、MoCA量表、NIHSS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判断。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 分析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实验组患者MMSE、MoCA评分低于常规组, NIHSS评分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的64项中医症状与30项舌脉象实行了频数分析, 在剔除频率<10%的症状后总共63项症状。通过统计分析后, KMO检验统计量χ2=0.7187, 证明变量间的偏相关程度比较明显。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统计值χ2=7447.76, P=0.000, 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假设, 使用因子分析。最终获得21个公因子, 通过归类合并后获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8个病性症候要素, 以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火热、内风等为主。在部位方面该疾病主要位于脑部, 其次位于肾、肝、脾, 最后为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s, 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实验组 260 23.24±3.12a 19.22±4.10a 1.89±2.61a常规组 240 27.12±3.10 22.54±3.31 1.05±2.31 t 13.935 9.912 3.798 P<0.05 <0.05 <0.05

表2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普遍且危害性较高的一种, 是导致中老年人群体致残、致死的高占比疾病之一, 发病速度较快同时病情发展凶险, 在临床治疗之后患者仍然可能存在严重的后遗症, 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为疾病本身的特殊性, 其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较为重要且复杂[3,4]。通过长期随访之后发现,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年左右约有6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血管性的轻度认知障碍, 同时约有12%的患者会出现血管性痴呆, 在发展到9年之后约有15%的患者会发生血管性痴呆[5,6]。在本研究当中, 从高血压这一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角度着手, 借助对大样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充分探讨了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的特征以及中医学症候的特点, 进而为临床中的辨别以及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通过MMSE与MoCA等公正度较高的量表方式实行认知功能测评, 同时对患者实行逐一性的分析和探讨, 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的特征。因为高血压属于腔隙性脑梗死最为常见的危险性因素, 所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形成以及发展等过程中形成的影响也比较突出, 对于高血压等危险性因素的控制属于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的预防以及治疗的关键方式。但是, 当前我国关于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障碍认知特点以及中医证候的研究并不多[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23.24±3.12)分、MoCA评分(19.22±4.10)分均低于常规组的(27.12±3.10)、(22.54±3.31)分, NIHSS评分(1.89±2.61)分高于常规组的(1.05±2.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更加严重, 其主要是因为高血压所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 促使功能性的脑血流重新分布以及脑血管损伤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现象。局部的脑血流量与功能分离会导致灰质与白质的病灶,表现主要是以完全和不完全的微梗死、出血以及脑白质变形等为主。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认知障碍类型比较多,其主要是以记忆力衰退、执行能力较差、视空间能力较弱以及延迟记忆力损伤等为主。

综上所述,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较为严重, 其主要是体现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及计算力以及延迟记忆力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气虚、痰湿以及火热是主要症候要素。

猜你喜欢
血管性认知障碍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6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4:06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4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老年抑郁症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32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9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4年2期)2014-02-27 13: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