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芳
分娩对于女性来说经历了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 在性激素的变化、心理及社会角色的改变因素影响下, 产妇在生理、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严重者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对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且还会明显降低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 对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1]。因此, 为防治产后抑郁的发生, 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 本文对本院分娩的320例产妇的情况进行分析, 并分组研究和探讨产前补充维生素D滴剂预防产后抑郁并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320例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60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7.57±3.61)岁;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8.9±2.7)周;分娩方式:88例自然分娩, 72例剖宫产。观察组: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7.16±3.30)岁;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8.8±2.4)周;分娩方式:94例自然分娩, 66例剖宫产。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 并排除患有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产妇。
1.2 方法 建立产前保健手册进行产前检查及相关妊娠分娩等知识指导, 于妊娠28 周起, 对照组开始补充钙、铁、锌、维生素A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1450, 规格:400 U/粒], 1粒/次, 1次/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妊娠28周和产后进行取血, 并使用25-羟基维生素D3检测试剂盒[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并于产后6周内, 3次采用EPDS量表[2]比较产后抑郁的倾向, 该表包括测定产妇在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应付能力、失眠、悲伤、哭泣和自伤10个方面的内容,产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从未、偶尔、经常和总是,判定评分分别计为0、1、2和3分, 并将答案评分自行累加,取3次评分的平均分作为评价标准, 分数越高抑郁倾向越大。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和泌乳量进行比较, 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比例, 泌乳量情况包括产妇在产后第1、2、3天时的泌乳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清维生素D3水平比较 对照组产妇妊娠28 周和产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9.6±8.7)、(38.5±8.2)μg/L;观察组产妇妊娠28 周和产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41.3±7.9)、(61.5±10.5)μg/L。两组产妇妊娠28 周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产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E P D S评分、母乳喂养情况和泌乳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妇产后第1、2、3天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E P D S评分、母乳喂养情况和产妇乳汁分泌量比较[ ±s, n(%)]
表1 两组E P D S评分、母乳喂养情况和产妇乳汁分泌量比较[ ±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对照组 160 7.6±2.2 83(51.88) 43(26.88) 34(21.25) 13.6±2.7 32.4±5.5 60.1±7.7观察组 160 5.3±1.6a 125(78.13)a 21(13.13) 14(8.75) 20.1±3.3a 50.0±6.2a 78.8±8.5a
产妇在产褥期发生产后抑郁的情况较常见, 发病率在3.5%~33.0%之间, 且产妇在产后2周易发病, 4~6周时症状明显[3,4], 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心情压抑、焦虑、伤心、自信心丧失等情绪, 这些与产妇体内性激素的变化、心理及社会角色的改变均有关系, 一旦患病, 对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婴儿的健康成长、母乳喂养和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均产生不良的影响。
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有利于骨骼生长发育, 有关研究证明[5,6], 低浓度维生素D会影响某种激素的分泌, 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产妇妊娠28 周和产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9.6±8.7)、(38.5±8.2)μg/L;观察组产妇妊娠28 周和产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 (41.3±7.9)、(61.5±10.5)μg/L。两组产妇妊娠 28周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产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妇产后第1、2 、3 天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 服用维生素D滴剂的产妇在EPDS评分、母乳喂养情况、乳汁分泌情况方面均优于仅补充钙、铁、锌、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的产妇。
综上所述, 产前补充维生素D滴剂可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并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