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汪太理(湖南长沙)
对于一个伟大的灵魂来说,任何赞扬都苍白无力,任何荣耀都无关观瞻。
人们谈论他,怀念他,追思他的人格人品、科学贡献、精神魅力,更多的是因为在喧嚣的尘世中,在向善的追求中,人们看到了一个榜样,在其人格精神的烛照中,看到了这种精神在当今弥足珍贵,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因而引起内心的震撼。
钟扬,朴实而伟大的灵魂,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
让我们作一次历史穿越。79年前,毛泽东在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中说:“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从2017年9月25日钟扬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后,无论是他的学生还是同事,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为钟扬事迹所感动和对他精神的崇敬,都是发自内心的。毛泽东当年对白求恩的描述,若套用在钟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支撑起一个民族脊梁的,不是财富和权势,而是一种照耀民族前行的高尚精神。80多年前,人们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是缘于“他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人类进步共同的灵魂,如同灯塔照耀来者,激励华夏儿女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今天的社会已经迥异于80多年前。当年加拿大的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是来淘金,不是为了赚钱发财,而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他与有相同价值追求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辛,并肩奋斗。那时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聚集了无数“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而现在,人们所处的是一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且发育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在竞争规则还存在不公开、不公平的环境中,有些人根本不屑于“高尚”“纯粹”“有道德”,也不在乎“低级趣味”。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氛围中,价值目标在不少人的头脑中被扭曲。在“老虎”“苍蝇”成群的时期,钟扬如一座高峰耸立,超拔于滚滚红尘之上,让人敬仰。
钟扬是一个普通朴实的人,他有多重身份:一名共产党员,复旦大学的一名教授、博导;一位领导,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植物学家;他是中组部连续三批委派的援藏干部,是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无论以哪一种身份出场,他都表现得特别优秀、杰出,都做得非常到位。
“一名党员,就是甘于成为先锋者,向更高的高度攀登;就是愿意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钟扬就是这样的党员。
钟扬说过的一段话,最能诠释他的生命所达到的高度:“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这就是生长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山雪莲给我的人生启示,它将激励我毕生在青藏高原研究之路上攀登。”
钟扬一生在朝这个高度攀登,他是“牺牲个人优势”的“先锋者”,这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就是为了“有益于人民”,也因此而呈现出他的“高尚”“纯粹”“有道德”。
钟扬出生于湖南邵阳,这是一块诞生了魏源、蔡锷、吕振羽、贺绿汀等历史名人的地方。钟扬将他们的高远目光、家国情怀这些丰厚的精神财富发扬了,光大了,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们再一次品味那句古老赞语“于斯为盛”的精神内涵。
钟扬,人们心中一座朴实巍峨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