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义学
陕西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企业不断壮大,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省追赶超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10日,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为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场会作出批示指出,文化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希望各地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创新发展,持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大力培育文化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出精品、出人才,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真正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为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要有远大的目标。去年10月,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6.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20亿元、文化旅游投资总额达到3100亿元、文化旅游新增就业达到20万人——实现五个翻番。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对于西安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助推追赶超越的万亿级支柱大产业,建设丝路文化高地和世界文化之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需要。解决文化需要,旅游是重要载体之一。从这个视角来看,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文化得到更充分的展示,有利于旅游业更具丰富的内涵。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要有强有力措施推进。今年4月8日,我国跨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这从顶层设计上,更有利于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此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划,部署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以文强旅、以旅兴文”,结合陕西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分布,加快构建以“两核十区”为主骨架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格局。“两核十区”是指: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核心区,以延安为中心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核心区,以及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榆林、汉中、安康、商洛、韩城、杨凌十个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展示区。并通过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依托陕西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资源,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软硬件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涵,全面提升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要从多方面全方位着手。加强旅游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能够创新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加强旅游同文化创意及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能够发展文化演艺旅游;加强旅游同红色文化结合,能够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加强旅游同健康医疗相融合,能够促进温泉旅游、老年专项旅游;加强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能够大大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活跃大众参与性体育运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需要。解决文化需要,旅游是重要载体之一。从这个视角来看,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文化得到更充分的展示,有利于旅游业更具丰富的内涵。说到底,文化旅游是一门幸福产业,消费者是最终的评判者。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旅游业改革的方向,需要秉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理念,从浅层相加转向深度相融,让旅游强国的大文章有诗意更有温度、有远方更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