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阳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镇城底矿选煤厂,山西 古交 030203)
镇城底矿选煤厂是一座设计能力为1.50 Mt/a的矿井型炼焦煤选煤厂,于1986年投产,2003年进行了重介系统改造,2016年,由于矿井发展需要,进行了二次扩能技改,增加了一套重介旋流器选煤系统,现为2+2模式的两套生产工艺,全级不脱泥入选,尾煤泥采用快开压滤机+沉降离心机回收的联合工艺[1],选煤厂入选能力为2.4 Mt/a,主要入选矿井2、3号煤(低硫煤)和8号煤(高硫煤),主导产品是“镇城底牌”十级肥精煤。2017年投产初期,由于入选原煤粒度变细,磁选机效果差,介质消耗居高不下,为此,镇城底矿选煤厂在工艺、设备、材料、管理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期达到降低介耗的目的。
镇城底矿选煤厂工艺(图1)采用典型的2+2模式,介质回收工艺采用弧形筛+直线振动筛回收,精煤直线振动筛筛下稀介采用两道磁选串联回收,浮选尾矿采用并联浓缩机浓缩,底流由沉降离心机+快开压滤机联合脱水处理。原煤采用全级不脱泥入选工艺,大幅度简化了选煤厂的选煤工艺,但增加了磁选机的入料浓度[2]。
图1 选煤厂工艺原则流程
(1)弧形筛和振动筛脱介效果差。由于入料流向、冲力的作用,当旋流器排出的物料进入分料箱时,易造成分料不均匀,弧形筛和脱介筛入料不稳定的问题。由于脱介筛喷嘴、管路的安装高度不同,筛子两边物料不能彻底松散、翻转。
(2)磁选机磁性物回收率低。磁选机磁性物回收率直接影响介耗的高低。煤质科化验结果表明,磁选机磁性物回收率<98%,尾矿带介量较大,这是由于入选原煤为全级不脱泥工艺,磁选机入料浓度过高,磁选机无刮刀刷卸料,造成磁选机回收率偏低。
(3)循环水浓度过高,杂物过多,易堵塞喷嘴,影响脱介效果。煤泥回收系统原则流程如图2所示。浮选尾矿进入浓缩机601、602,601底流进入沉降离心机脱水,沉降离心机滤液进入浓缩机602后,由于<0.074 mm极细颗粒容易损失在沉降滤液中[3],因此极细颗粒沉降困难,且在系统内恶性循环,致使循环水浓度增高。
(4)介质质量不达标,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要求。
(5)设备、管路、溜槽老化现象严重,跑、冒、滴、漏问题频发。
图2 改造前煤泥回收系统原则流程
镇城底矿选煤厂2003年5月和2017年3月入选原煤组成见表1,由表1可知,2017年煤泥含量24.78%较2003年的18.94%增加了5.84个百分点。
表1 2003年5月和2017年3月入选原煤数据
3.1.1 弧形脱介筛
(1)为了使两套系统精煤筛入料更为均匀,其中一系统精煤集料箱加装两个导流板,另一系统精煤筛入料管加装带阀门的套管。
(2)弧形筛布料箱中间加装20 mm厚的钢板,整个箱体分割为两个布料箱,同时在两个布料箱内加装上下双层夹角30°的导料铁板,两层铁板垂直高度间隔为200 mm,确保物料能够均匀分布在弧形筛的整个筛面上。
(3)为了减小矸石物料的流速,延长合格介质在脱介弧形筛上的停留时间,在矸石弧形筛筛面上,沿着筛宽方向每间隔100 mm增设长1.5 m的链条,筛宽3 m的筛面共设置32根链条,筛板寿命由原来的15 d延长到1个月,同时也起到了降低介耗的作用。
3.1.2 直线振动筛
(1)喷嘴与筛面的距离由原来的220 mm减少为170 mm,并将喷嘴孔径由10 mm更换为8 mm,且加大喷水压力,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雾状喷水[4]。
在精煤筛的三道冲水管两侧堵头处各多增设一个喷嘴,以增加精煤筛两侧的冲水量,同时改进喷嘴清理考核制度,除每次停车后必需处理交叉喷嘴堵塞的问题外,当生产过程中出现连续两个及以上喷嘴堵塞时,必需停车处理。
(2)增加脱介筛筛缝宽度,提高合格介质回收率[5],将精煤平面振动筛合格介质段的第一道筛板筛缝由0.5 mm更换1 mm,改造后精煤筛产品带介量由原来的0.04%降低到0.01%以下。
(1)加强对分流的控制。生产中根据系统煤泥含量大小进行分流,分流过大,磁选机回收效率,合格介质桶液面不稳,影响压力;分流过小,系统煤泥含量高,旋流器分选效果差,因此介质分流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超过合格介质量的25%~30%[6]。
(2)降低磁选机入料浓度。为了降低磁选机入料浓度,将脱介筛上的3道喷水改为4道喷水,增加喷水量。
(3)磁选机卸料改造。磁选机卸料方式改为刮刀卸料,强制卸料,并定期检查刮刀。
(4)磁选机加喷淋水改造。稀悬浮液给入磁选机经分选后,一部分磁选精矿由刮刀强制刮下送回合格介质桶,另一部分精矿粘附在筒皮上,对磁选机回收率造成影响,为此,在磁选机沿滚筒轴方向安装一道喷淋水装置,通过加压喷淋水将筒皮上残留介质脱除,避免磁选精矿随滚筒掺入磁选尾矿造成介质损失,同时也满足了合格介质桶补加清水的需要[7]。通过一段时间的取样观察,改造前后磁选机尾矿磁性含量见表2。
表2 改造前后磁选机尾矿带介含量对比表
(1)循环水控制方案。重介二系统循环水管路上增设U型管路,在U型管路上增设滤水器,并将两套系统的滤水器篦子间隙由6 mm降低为3 mm,避免循环水中杂物进入喷水管路、滤嘴,造成循环水堵塞问题。
(2)煤泥水工艺改进。循环水浓度过高,则分选效果变差,分选密度不稳定[8]。为了降低循环水浓度,对煤泥水系统工艺进行了改造,煤泥水系统原则流程如图3所示。在浓缩机601底流截粗后,增加一台磁选机,磁选尾矿由沉降离心机脱水处理,沉降离心机离心液流量的三分之一由快开压滤机处理,流量的三分之二由浓缩机602浓缩后处理。改造前后循环水浓度对比结果见表3。
(1)加强介质考核。选煤厂采用铲车将介质铲入介质库,然后使用抓斗机将介质加入介质桶,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介质损失,为了加强介质的管理工作,对造成介质损失的责任者严格处罚,在生产过程中,以班为单位进行考核,严格控制介质消耗,考核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
图3 改造后煤泥水系统原则流程图Fig.3 Basic flowsheet of renovated coal slime treatment system
表3 改造前后循环水浓度对比结果
(2)严格控制介质质量。入厂介质化验时,磁性物含量要>95%,介质密度>4.5 g/cm3,<0.045 mm粒级产率要求在80%左右,不合格的产品拒绝入库,确保产品质量。
(1)按计划进行预防性检修,对磨损严重的管路、溜槽及时更换[9],同时,每个生产班备用3块磁铁,生产中管路、溜槽发生漏液时,能够及时吸住,降低跑、冒、滴、漏风险。
(2)卫生用水统一汇集到一层扫地缓冲池,生产时,通过扫地水泵排到中煤直线振动脱介筛中[10-11]。
技改后介耗对比结果见表4。
表4 改造前后入选原煤、加介量、介耗对比结果
从表4中可以看出,改造后,平均介耗为1.42 kg/t,较改造前的2.62 kg/t降低了1.2 kg/t,满足了优质高效选煤厂介耗<1.5 kg/t的要求。
(1)改造后,镇城底矿选煤厂介质消耗大幅度降低,降低了生产成本,按入选原煤2.40 Mt/a,介质价格1 000元/t计算,每年可节约288万元。
(2)弧形筛入料方式及挂倒链改造后,2台弧形筛,每年节约1.5 m的筛板48块,按照每块筛板4 000元计算,可节约筛板费19.2万元。共计创造效益307.2万元/a。
镇城底矿选煤厂通过弧形脱介筛入料方式、流速;直线振动脱介筛挡水堰,喷嘴大小、高度;磁选机入料浓度、煤泥水工艺等方面的改造,加强对材料入库,设备跑、冒、滴、漏的管理,提高了脱介筛脱介效率、磁选机回收效率,大幅度降低了介耗,延长了筛板使用寿命,满足了优质高效选煤厂介耗的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