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亚辉,马云州,赵振龙,左新伟
(1.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6064;2.唐山陆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20)
内蒙古利民煤焦公司选煤厂(以下简称“利民选煤厂”)隶属于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该选煤厂是一座设计能力为2.40 Mt/a的炼焦煤选煤厂,选煤工艺为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浮选机分选的联合工艺。入选原煤主要为利民矿生产的9#、16#煤,9#煤属于低硫、高灰的优质炼焦煤,16#煤属于高硫、高灰的优质炼焦煤;主导产品为10~12级冶炼精煤和混煤,精煤主要作为焦化厂炼焦用煤,混煤作为周边电厂的发电燃料。
该选煤厂浮选系统选用两段浮选工艺[1],重介精煤磁选尾矿采用振动击打弧形筛一次脱水分级(分级粒度为0.4 mm),筛下物采用一次浮选机分选;一次浮选精矿和振动击打弧形筛的筛上物混合后,采用卧式沉降过滤离心脱水机处理;卧式沉降过滤离心脱水机滤液自流到二次浮选入料缓冲桶,二次浮选精矿采用精煤压滤机回收,两次浮选尾矿由斜管浓缩机处理。在浮选系统运行过程中,煤泥浮选效果较差,主要表现为浮选尾煤灰分低,精煤损失严重,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对浮选系统进行改造。
按照2017年2—9月的生产指标,浮选系统改造前,一次浮选入料灰分为19.67%、精煤灰分为11.64%、尾煤灰分为26.68%;二次浮选入料灰分为16.50%、精煤灰分为9.88%、尾煤灰分为30.47%。由此推算,一次浮选精煤的产率为39.84%,二次浮选精煤的产率为59.27%。按照65%的理论产率来看,煤泥浮选效果差,浮选精煤产率较低。浮选系统改造前的浮选效果见表1。
表1 浮选系统改造前的煤泥浮选效果
在生产实践中,曾经尝试通过增加捕收剂用量来提高浮选精煤产率[2],精煤产率有所增加,但精煤灰分增加更多,严重影响总精煤灰分。经过多方面分析,认为煤泥浮选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二次浮选入料的矿化效果差。二次浮选系统布置有乳化加药装置[3],但其与管道混合器不匹配,导致二次浮选入料的矿化效果差,进而使二次浮选效果变差,部分本应被回收的精煤损失在尾煤中。
(2)捕收剂与起泡剂比例严重失调[4]。为了保证浮选机和压滤机稳定运行,浮选司机通过降低起泡剂用量的方法来减少缓冲桶内的泡沫量;同时,为了保证浮选效果稳定,不得不加大捕收剂的用量,导致捕收剂与起泡剂的比例失调,最大达到20∶1。
(3)浮选剂的分散度低[5]。一次浮选、二次浮选均采用在乳浊液泵前加药的方式,由于加药路径太长,药剂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兼并、析出的问题,导致浮选剂的稳定性和煤浆的矿化效果降低。此外,给料泵经常出现不上料的现象,导致浮选机无法有效正常分选。为了强化浮选剂与煤浆的作用效果,提高浮选机运行的稳定性,改善煤泥浮选效果,必须加大浮选剂用量,导致药剂消耗进一步增加。
(4)浮选入料缓冲桶缺少加水装置。通常高效的浮选作业需要适宜的入料浓度,但由于浮选入料缓冲桶缺少加水装置,导致浮选入料浓度无法及时调节。二次浮选入料缓冲桶内的泡沫量大,造成入料桶“漫泡”、入料泵“空泵”现象,导致浮选机运行不稳定,浮选效率不高。此外,由于二次浮选精矿桶内存在大量泡沫,导致压滤机上料不连续,运行不稳定。为了减少精矿桶的虚泡数量,操作人员只能减少浮选剂用量,导致浮选精煤损失进一步加剧。
该选煤厂煤泥(浮选入料)为难浮煤泥[6],其灰分为21.32%,从煤泥粒度组成(表2)可以看出:>0.45 mm粒级产率低(仅为8.58%),说明浮选前的煤泥分级效果较好,粗粒进入浮选系统的数量较少;中间粒级的产率相差不大,均在20%左右,灰分也均在20%左右;<0.075 mm粒级产率较高(占30.07%),灰分略高于其他粒级,说明细泥积聚严重。
表2 煤泥粒度组成
从煤泥密度组成(表3)可以看出:煤泥灰分较低,<1.30 g/cm3密度级的灰分仅为4.62%;低密度级的产率较高,<1.40 g/cm3密度级的产率为51.69%,对应的灰分为7.89%,说明煤泥质量较好,有进一步回收的必要。
表3 煤泥密度组成
综上所述,煤泥粒度组成比较均匀,原生煤泥灰分低,中间密度级产率较高[7],故提高浮选选择性成为保证浮选精煤质量合格的关键。
在对煤泥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制定出浮选系统改造方案,以提高煤泥浮选效果。
(1)为一次浮选机的一槽、二槽、三槽各增设两个浸没式喉管,以提高浮选机的充气量,保证其分选过程稳定。
(2)根据现场实际需要,为一次浮选入料缓冲桶增设稀释水装置,并为二次浮选入料缓冲桶增设消泡装置,以便在降低浮选入料浓度的同时根据生产情况对其进一步调整。同时,为二次浮选入料缓冲桶增设精矿桶和消泡装置,以保证精煤压滤机入料的连续性,并减少精矿桶内的虚泡数量。
(3)在二次浮选入浮前增加管道混合器和加药装置[8],其是通过乳化器、给料泵、管道混合器、浮选机的合理组合来工作的。管道混合器依据文丘里管结构设计,在给料泵的作用下,矿浆以一定的流速流经该装置;其内部产生相应的负压,负压区的引出管连接乳化器的乳浊液出料管。在负压作用下,矿浆与浮选剂等容进入,并进行高紊流混合,能够避免浮选剂的兼并与析出。
(4)为了优化浮选剂的药剂制度[9],在煤泥灰分为30.40%、矿浆浓度为67 g/L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单元浮选试验[10],结果见4。由表4可知:捕收剂与起泡剂的用量比例稳定在4∶1~6∶1之间时,煤泥浮选效果较好,故实际生产中可依据此比例调节。
表4 煤泥单元浮选试验结果
在浮选系统改造完成后,对煤泥浮选效果进行检查,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综合尾煤灰分提高18.95个百分点,浮选精煤产率提高35.53个百分点,浮选系统改造成效显著。
表5 浮选系统改造后的煤泥浮选效果
在浮选改造后,浮选精煤产率提高35.53个百分点,总精煤产率提高3.50个百分点。按照原煤处理能力2.40 Mt/a、精煤销售价格500元/t计算,该选煤厂每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增加4 200万元。
通常中煤含量高不但使重选难度加大,而且使煤泥的中间密度物增多,导致浮选分离难度增加。采用新型乳化加药装置,可使药剂乳化后几乎无滞留的与矿浆同时进入管道混合器,既能保证浮选剂的乳化效果在输送过程中不减弱,又能强化浮选剂与煤浆的接触,延长两者的接触时间,实现乳化剂与煤浆的实时矿化。
通过浮选系统改造,利民选煤厂在提高浮选精煤产率方面探索出新途径,不但为两次浮选工艺的管理积累了经验,而且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选煤厂技术管理过程中,应当破除传统思维观念,坚持科学创新思想,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提高工艺效果和洗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