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2018-11-14 13:21:16谢润
考试周刊 2018年99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策略

摘 要:运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的水平。根据所在幼儿园的一些实践,从教学观念、建立何种师幼关系、运动活动指导策略、多元互动等方面阐述运动活动中师幼良好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运动活动;师幼互动;策略

运动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它通过体育游戏、使用器械、自然锻炼等形式,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发展等。运动活动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的,教师采取直接或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运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的水平。针对目前运动活动中师幼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所在幼儿园的一些实践,将从教学观念、建立何种师幼关系、运动活动指导策略、多元互动等方面来阐述运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建构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一) 正确理解“师幼互动”的内涵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双向人际交流,建立在师幼接触的基础上。其中教师是主导互动的推动者,教师和幼儿也可以是互动的,双方能够彼此接纳。教师对师幼互动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教师发起运动活动有效互动的前提和保障,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方式。

(二) 建构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首先树立以发展幼儿为本的师幼对话理念,这一理念是指尊重彼此、清除焦虑和压抑、推行幼儿主体意识、实践平等对话。教师对此要充分考虑时机、方式,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合理、有序、有效进行对话。

其次重塑教师角色,做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师幼对话的关系是师幼之间主体间的关系,两者不存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一旦幼儿有强烈求知欲时,教师要适时地推波助澜;当幼儿面对困难畏缩不前时,教师要以合作者的姿态雪中送炭;当幼儿的能力和认识停滞不前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挖深经验。

二、 丰富运动活动指导策略

“教无定法”,运动教学活动开展时,其活动策略的选择要从幼儿学习兴趣和已有经验出发进行考虑,策略的选择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提升:巧问、点赞、调“材”。

巧问:以促进幼儿不断思考、活动为目的,聚焦教师的有效提问。提问要抓住关键点、启发点、发散点、矛盾点。如在中班体育游戏《投掷沙包》的教学中,一些孩子都会出现两脚并拢扔掷沙包的动作,此时教师可以提出语言性的问题情境:投掷沙包时,双脚除了并拢站立,还可以怎么站立?是双脚站立投掷沙包远,还是并拢站立投掷沙包远?教师可以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反复的投掷沙包练习,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了解投掷沙包站立的脚步姿势。

点赞:在运动活动中,幼儿一旦有创造性的表现或是积极的行为,教师应加以肯定,并作出点评或希望,推进这种现象辐射到集体中。如在《推轮胎》运功活动中,有孩子创造出了推轮胎上桥的游戏玩法,并带动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玩,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介入,肯定这种玩法。

调“材”:运动活动有时需要用丰富的活动材料作为依托,支撑整个活动。教师如何适时地调整材料也是一门学问。教师应在本班幼儿已有运动经验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并根据活动情况及时增减材料,不能让幼儿将时间浪费在选择材料上。

三、 采用多元互动策略,建构有效互动

(一) 分层互动

选择不同难度的运动材料,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也就是说利用不同难度的运动材料来和幼儿进行分层互动。例如,在发展幼儿平衡能力时,小班幼儿可以选择在宽一些的木板上行走,中班幼儿逐渐在窄一些的平衡木上行走,而大班幼儿则可以在高一些、窄一些的体操凳上行走。

选择合适的方法,分别指导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区别进行指导。在运动教学中,不宜将教学难度推进得过于快速,应当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分层次分难度,层层递进。同一个班级中的幼儿,针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以模仿学习为主,教师通过示范和反复练习,慢慢熟悉教学内容后再逐渐提升教学难度;而针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在掌握基础内容后,教师可以设置难点,引导其自我探索。

有意识地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唤起不同能力水平幼儿互动的积极性。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以赞扬为主,提高参与运动教学的热望;对运动能力一般的幼儿来说,教师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其更上一层楼;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幼儿,应以竞争评价为主,引导其进一步创新和探究。

(二) 丰富互动形式

行为互动,指的是教师以身体动作、表情、手势等来增进运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次鼓掌,无形中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互动暗示。当幼儿在运动活动中无法掌握要领,屡次失败时,教师握拳加油的手势或是眼神坚定地注视,对于幼儿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当幼儿拾起信心,不怕失败,展现出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时,教师的鼓掌和竖起大拇指的动作,就是一种表扬和激励。

语言互动,是教师常用的互动方式。一句“你真棒!你完成得很好!”直截了当地表扬了幼儿。在此,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将语言式的互动描述得再具体细致一些,让幼儿明白完成地好的是哪部分,例如“你刚刚跳得很高!你连续两次接住了对面小朋友抛过来的球,很厉害!”

参与式互动,指的是教师身体力行地参与到运动活动中,而不是旁观者。这时,教师是共同游戏的伙伴身份,当教师动作到位的完成运动游戏时,就是一种示范引领作用,不但可以开启与幼儿的良好互动,还能引发更多的有趣互动。

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互动形式。小、中、大幼儿开展的运动活动内容是不一样的,那么互动的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小班幼儿,教师应在教师与个体互动之外,更多地开展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为的是让幼儿在运动活动中,有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意识;中班幼儿,教师更多的以教师与个体进行互动,为的是让中班幼儿愿意展现自己的运动能力;大班幼儿,则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互动,为的是让大班幼儿逐渐提升自我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晓雨.持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李娜.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1-239.

[4]刘欢欢.师幼互动程中教师身势语及其相应行为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

[5]杨金凤.运动中成长:幼儿运动活动中師幼积极有效互动的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6]沈维娜.互动共享乐 师幼同成长——基于运动课程背景下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8.

作者简介:

谢润,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的探究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18:58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