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科技“无中生有”潜能

2018-11-14 04:32:02马丽霞
环球时报 2018-11-14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成果

马丽霞

近年来,原始创新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原始创新是形成持续强大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依旧薄弱。

为何我国在原始创新上“老是差口气”?简单说来,就是“底子薄、有阻力、缺动力”。我国科技发展起步较晚,原始创新底子较薄。主要集中于跟随创新和集成创新,对原始创新缺乏足够深刻的理解、投入和积累。

基础研究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但我国一直以来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研考核评价标准也较为单一,论文、职称、学历和奖项被奉为评价科研工作者的“硬通货”,更是其科研活动的“指挥棒”,科研人员找项目、出成果的压力较大。基础研究存在的长期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成果滞后性等“缺点”,使许多科研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容易出论文、出成果的短平快课题,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要激发我国原始创新潜能,除优化科研经费投入结构,确保原始创新在萌芽阶段得到经费资助外,当务之急是破除利益导向,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抑制科研工作中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原始创新以原创主体的自我探索、自我开发启动,政府不可能事先对“无中生有”的原始创新进行系统规划,但可以营造和培育自由宽松且学术氛围浓厚的创新性文化环境。给科研人员一定的选择课题自由度和相应的基础科研经费支持,支持他们做眼下做不出但从长远来看非常重要的事。

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7000万,研发人员超500万,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力储备,已具备“无中生有”创新的潜能。除了改善外部环境引导其进行原始创新外,还需在他们内心发扬光大科学精神。激励他们沿着前辈们的足迹,点燃中国科学发展的创新引擎。▲

(作者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9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