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IPF与CPF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8-11-06 12:16:08李鹏超冯谢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肺气肿肺纤维化血气

李鹏超 冯谢宇

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郑州,郑州颐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李鹏超);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危重症科(冯谢宇)

肺气肿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分别属于阻塞型和限制型肺疾病,各自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均具有不同特征。有研究[1]认为,肺气肿和肺纤维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2,3]发现肺气肿和肺纤维化常存在于同一机体,并倾向于一种独立疾病。2005年Cottin等[4]提出了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综合征(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CPFE)的概念,主要于高分辨 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y,HRCT)显示双上肺具有肺气肿表现,双下肺存在肺间质纤维化病变。但迄今为止,CPFE综合征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与单纯IPF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分析老年IPF与CPF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对CPFE的认识及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IPF患者37例(IPF组),CPFE患者41例(CPFE组),纳入标准:①IPF诊断符合2011年《ATS/ERS/JRS/ALATg关于IPF的诊治指南》[5],CPFE诊断依据HRCT显示肺气肿:边界清楚的低密度阴影,无壁或薄壁或肺大泡直径>1cm,肺纤维化,病变主要为以胸膜下、基底部分分布为主的网格影、蜂窝,伴有或不伴有牵张性支气管扩张;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由结缔组织疾病、肺结节性疾病等继发性疾病引起的IPF;②合并有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和吸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指标。

1.3 随访 采用电话以及门诊随访的方式,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生存时间是从患者确诊到死亡或截止的时间,截止时间指患者失访或随访结束时患者仍存活。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CPFE组和IPF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CPFE组SaO2明显低于 IPF组(P<0.05),而P[A-a]O2明显高于 IPF组(P<0.05);CPFE 组和 IPF 组 PaO2、PaCO2、p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CPFE组FVC和TLC明显高于IPF组(P<0.05),FEV1/FVC和DLCO明显低于IPF组(P<0.05);CPFE组和IPF组 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 CPFE组死亡32例(78.05%),IPF组死亡16例(43.24%),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4,P<0.05);CPF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0个月,IPF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00个月,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45,P<0.05)。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比较(±s)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比较(±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SaO2(%) P[A-a]O2(mmHg) pH CPFE 组 41 70.03±13.28 35.94±5.32 92.01±3.18 64.63±13.91 6.89±1.25 IPF 组 37 73.17±16.32 37.04±6.81 95.21±2.20 35.81±12.04 7.07±1.38 t-0.936 -0.799 -5.114 9.734 -0.604 P>0.05>0.05 <0.05 <0.05>0.05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FVC(L) FEV1(L) FEV1/FVC(%) TLC(L) DLCO(%)CPFE 组 41 2.67±0.84 1.78±0.65 75.15±10.83 5.36±1.83 41.38±9.75 IPF 组 37 2.09±0.47 1.63±0.47 81.64±9.75 4.31±1.07 57.04±11.06 t 3.707 1.157 -2.77 3.05 -6.646 P<0.05>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IPF及肺气肿均是病理诊断,IPF是以肺纤维化和肺泡炎引发限制性障碍的慢性疾病,而肺气肿最突出的特点是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均存在较大差异。之前的研究发现IPF与肺气肿是两类完全独立的疾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IPF与肺气肿可存在于一个个体中,并逐渐将其归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并称为CPFE综合征,但迄今为止关于CPF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无明确、公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6]。

CPFE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杨天芸等[7]的研究曾报道12例CPFE病例,并调查发现该类患者常伴有长期的吸烟史,临床主要表现介于IPF和肺气肿两种疾病之间,对肺功能进行检测发现其并不完全符合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本研究发现CPFE组和IPF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和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依据一般资料对CPFE进行诊断常造成误诊或漏诊,故而还应该进行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等检查。

CPFE患者常伴有肺动脉高压,肺功能可见肺容积相对正常但弥散功能明显下降。张燕等[8]研究10例CPFE综合征患者发现HRCT检测是诊断CPFE的重要手段,发现本病患者同时存在上肺叶肺气肿及下肺叶纤维化。随着胸部HRCT的改进及普及,相关研究[9]已证实IPF及肺气肿可同时出现在同一例患者身上,该现象也逐渐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由于CPFE与单纯IPF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存在差异,故对IPF及CPFE进行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尤为重要,但目前对CPFE的认识水平较低。因此,本研究分析老年IPF与CPF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对CPEF的认识及治疗水平。

本研究CPFE组SaO2明显低于IPF组(P<0.05),而 P[A-a]O2明显高于 IPF 组(P<0.05);CPFE 组和IPF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CPFE患者与IPF患者血气指标存在差异。CPFE综合征患者由于肺气肿导致肺纤维化和过度充气致使肺容量显著下降,两者相互抵消,但是两者对弥散功能的影响可相互叠加,导致肺容积相对正常但弥散功能显著下降。故而患者在活动与静息时出现低氧血症,致使血气分析指标与单纯性IPF患者存在差异。

进一步对肺功能比较发现,CPFE组FVC和TLC明显高于IPF组(P<0.05),FEV1/FVC和DLCO明显低于 IPF组(P<0.05),提示 CPFE 患者与 IPF患者肺功能存在差异。出现上述结果主要是由于肺纤维化引发的牵拉作用可避免肺气肿时小气道的闭塞,而两者对弥散功能的影响相互叠加。此外,由于纤维肺组织对小气道的牵拉存在支撑作用,CPFE组虽存在明显的肺气肿,但FEV1/FVC和DLCO仅轻度降低。CPFE患者的通气功能常得到保存,肺总量及平均肺容量均接近正常范围,主要是因为肺气肿过度充气和肺纤维化限制通气功能障碍的结果,并包括纤维化牵拉支气管,避免肺气肿导致呼气时气道坍塌和保持小气道气道张力,进而维持FE[10]。

本研究CPFE组死亡32例(78.05%),死亡率明显高于IPF组(43.24%),且CPF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0个月,明显低于IPF组中位生存时间(39.00个月)。上述结果提示CPFE患者预后较IPF患者差,故而需要早诊断、早治疗。

综上所述,CPFE患者与IPF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存在差异,而CPFE患者预后较IPF患者差。

猜你喜欢
肺气肿肺纤维化血气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11-25 23:46:31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沙利度胺治疗肺纤维化新进展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