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
——以粤北地区为例

2018-10-31 05:46:14袁玉峰叶志诚邓莹婷曾德金薛玉祥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粤北特色学校师资

袁玉峰,叶志诚,邓莹婷,曾德金,薛玉祥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启动了校园足球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功吸引了部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了绿茵场.2015年3月国务院又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其中专门对校园足球的发展和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并再次强调了推广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看来,推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全面提升中国足球竞技水平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校园足球发展文献,在借鉴不同区域校园足球发展理念和措施的基础上,立足于现阶段粤北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结合此区域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和层次,提出推进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的发展路径和策略,试图为广东省乃至我国其它欠发达区域更好地推进校园足球健康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或经验.

1 粤北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现状

1.1 校园足球运行体系的现状

1.1.1 足球教学现状

足球教学过程是以足球项目为载体,依据足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体系、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足球人才需求,向学生传播足球文化、培养足球技能和兴趣爱好,使学生受到全面教育的过程.足球教学是当前达成校园足球目标的首要内容和基本途径.笔者走访、分析了粤北地区25所中学和27所小学足球特色学校.自2015年国家统一布局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以来,粤北所有足球特色学校都能按照教育部有关校园足球顶层设计要求开设相应的足球教学,其中,中学和小学每周都开设2节足球课的分别占65.4%和51.8%(见表1).足球的课堂教学作为校园足球普及和推广的主渠道已经落实的比较到位,这也为粤北校园足球有序地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城区与乡镇的足球特色小学在足球教学时数的安排上差异显著,城区小学课时明显多于乡镇.

1.1.2 足球课余训练现状

国家在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中明确提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模式,足球的课余训练正是以提高部分有潜质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目的校园足球活动[2].当前,有效地开展校园足球的课余训练,不仅能够对校园足球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渐进式成长创建或激活了新的孵化基地.粤北中学足球特色学校每周课余训练1~2次,城区和乡镇分别占68.2%和66.7%;而每周3~4次,城区和乡镇的中学分别占31.8%和33.3%(见表2).依据统计学原理分别对这两组百分比检验来看,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粤北中学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课余训练次数的安排较为一致;而小学每周课余训练1~2次,城区和乡镇分别占66.7%和28.6%,每周3~4次的城区和乡镇小学分别占66.7和33.3%.经检验,城区小学与乡镇小学在课余训练次数的安排上有显著性差异.笔者实地走访了解到,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乡镇小学足球师资和场地的短缺,无法满足更多学时的训练需求.

表2 粤北欠发达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情况

1.1.3 足球竞赛现状

足球竞赛是推进足球运动发展的杠杆之一,同时也是检验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水平的主要途径和直接手段.作为足球特色学校科学、合理地的参与校园足球竞赛对于有效地普及和根植校园足球文化,提高校园足球竞技运动水平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粤北两市2015年和2016年所有挂牌的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都能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组织开展校园足球竞赛活动.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学校足球竞赛的次数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体现出小学足球赛事组织频率高于中学、城区高于乡镇;但校际间的足球比赛和交流太少,尤其是乡镇的中、小学均没有参与过.笔者认为这种校际间足球竞赛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滞缓粤北区域内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1.2 校园足球制度体系的现状

健康有序的开展和推进校园足球活动,应先制定与校园足球发展相关的制度体系.校园足球发展和推进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评价与督导体系[4].

1.2.1 校园足球管理制度现状

构建和完善校园足球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为校园足球的健康运行提供指导,同时也能够使校园足球各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最终为提高校园足球各项活动开展的执行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5].粤北所有的足球特色学校都有相应的校园足球管理制度.笔者对比后发现,部分学校的管理制度过于简单或笼统,参与者各方的责、权、利不够清晰,不能全面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当前的校园足球活动.

1.2.2 校园足球激励制度现状

激励制度是校园足球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完善和与时俱进的激励措施能够为校园足球活动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同时还能为校园足球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粤北拥有校园足球活动激励制度的比例较高,小学类别的占77.8%,而中学仅占36%,差异显著(见表3).中学的特色足球学校在奖励制度上需要加快跟进、完善和落实.

表3 粤北欠发达地区足球特色学校制度建设情况

1.2.3 校园足球的评价和督导现状

以校园足球活动的内容为靶向,建立校园足球的督导和评价体系,加大督导评估的力度,是督促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6].粤北足球特色学校对校园足球活动评价和督导体系的建立不容乐观,仅有25%的学校相应的评价与督导体系(见表3).而笔者实地走访了部分学校的教练员或指导教师了解到,有些学校即使有校园足球评价和督导制度,但落实的不多,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发挥该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1.3 校园足球保障体系的现状

1.3.1 校园足球资金投入现状

推广校园足球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经费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校园足球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粤北韶关和清远两市自2015年以来共计挂牌52所足球特色学校,国家专项拨款的经费已足额按时划拨.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得知,大部分足球特色学校相关领导及教练都认为投入校园足球活动的经费太少,不能够满足当前校园足球发展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是粤北学校开展足球活动原始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较多;二是区域经济实力不济、经费来源单一,无法提供更为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支持.有近86.5%的学校仅靠国家的专项拨款,而只有13.5%的学校能够以发展校园足球为目的,通过一些渠道筹集到少量资助,而大多数资助也仅限于球衣和球队的冠名.可见,增加经费投入、挖掘和拓展资助渠道和形式,已是粤北两市校园足球管理部门及挂牌足球特色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3.2 校园足球师资及培训现状

粤北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还无法满足一所学校配备一名足球专业师资的要求,其中缺口最大的是乡镇小学,专业足球师资仅占28.6%,其次是乡镇中学占40%(见表4).粤北校园足球专业师资还较为欠缺,并呈现出中学优于小学,城区好于乡镇的鲜明特征.现行各级各类的足球师资培训作为我国推进校园足球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校园足球专业师资相对短缺的表象矛盾.近年来,粤北两市大多数参与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学员,仅是在大学接受过几十个学时的足球普修课程的学习,足球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还比较肤浅.笔者认为这种“短”、“频”、“快”的培训方式,很难真正满足当前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表4 粤北欠发达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师资及培训情况

1.3.3 校园足球的器材设施现状

足球场地设施是顺利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依据国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标准和要求,粤北两市的足球特色学校在场地设施的配备上基本达到了国家要求.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场地数量还是质量,其现状都不容乐观,很难顺利地实施足球特色学校规定的教学、俱乐部活动、课余训练以及参与竞赛等活动;场地质量也欠佳,不仅从客观上极易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给学校、家长和教练员都带来了很大的顾虑,同时,也会使学生从主观上逐步扼杀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现状已着实成为当前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潜在滞障因素[7].笔者认为推进校园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务必要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同时改进和提高,使场地设施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并最终为校园足球活动持续、健康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2 推进粤北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创建粤北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

粤北作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原始基础薄弱,依托韶关学院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建粤北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整合区域内校园足球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发挥粤北校园足球创新发展研究与基地服务的核心作用,具体策略有:①对粤北校园足球的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构建欠发达区域校园足球创新发展模式;②搭建“互联网+校园足球”服务平台,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信息咨询、远程培训和竞赛策划;③在粤北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协调下,发挥韶关学院师资和在校足球专项学生的优势,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对粤北校园足球进行精准“扶贫”.

2.2 创新构建足球特色学校竞赛模式

国家层面推广和普及校园足球以来,足球竞赛在推动校园足球运动普及,根植足球文化和提高足球竞技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8].当前粤北校园足球竞赛模式与区域资源现状不符,甚至部分学校都无法按照要求完成基本足球竞赛活动.完善和创新粤北校园足球竞赛措施:①完善校内竞赛体系,构建同年龄分组分级的多元化竞赛模式,扩容校内参与竞技足球人口;②利用韶关学院和清远市恒大足球学校人力和场地资源优势,创建粤北两市足球特色学校校际间集中赛会制,这样既保障竞赛的数量和质量,又利于对有足球天赋学生的培养和选拔.

2.3 加大校园足球师资招聘和足球社会服务购买力度

足球师资是校园足球得以健康有序开展最主要的人力资源.粤北地区校园足球专项师资严重不足(见表4).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大地方足球俱乐部指导教师和教练的有偿服务购买力度;其次,倾斜相应的招聘制度,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量身定做”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把具有扎实足球专业知识或有丰富足球教学和训练的教师、教练员或毕业生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从长远发展来看,发挥粤北地方高校的优势,及时调整体育院系培养方案,扩大足球专项学生的数量,增加足球专项教学与训练时数,加强在校足球师资培养力度,持续保障为粤北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优秀专业人才.

2.4 改进和完善与校园足球活动相关场地和设施

足球场地和器材等硬件资源不仅是学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是顺利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和提高足球竞技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粤北校园足球场地在数量、面积、质量和实用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学足球场地数量和面积明显多于小学,而城区学校足球场地的质量和实用性明显优于城镇.总体上来看:粤北地区校园足球场地较为匮乏、质量和实用性较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深入推进校园足球持续发展的需要.此外,相关的足球设施和器材配备缺乏合理性,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没有足球练习墙.由此,要持续推进粤北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要增加和改进足球场地数量和质量,优化其配置,提高使用率.否则,全面推进粤北校园足球的深入开展只能停留在制度规划上,落实校园足球发展战略只会是空中楼阁.

2.5 切实发挥校园足球对竞技人才挖掘和培养功能

多年以来,中国竞技足球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从根本上来看,是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培育足球竞技人才的土壤和环境[7].粤北欠发达地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发展不平衡,推进校园足球活动就必须转变思路,建立长治有效的保障体系,这其中最为关键要制定可行的校园足球相关招生政策,解学校之所难、排家长之所忧,切实保障有足球天赋和发展潜力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从而使校园足球真正成为足球竞技人才培养和孵化基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足球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在粤北足球特色学校推进的广度和深度不一.足球教学及课余训练基本能按校园足球顶层设计要求开设,但乡镇小学足球教学时数及课余训练次数明显少于城区;小学足球赛事频率高于中学、城区高于乡镇,乡镇中小学校级间比赛的缺失,已经成为滞缓粤北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2)粤北足球特色学校都有校园足球管理制度,但部分学校的制度过于形式化,参与者的责、权、利不清晰,还不能有效地规范和指导校园足球各项活动;激励制度制定和落实也差异显著,小学较为完善和具体;督导和评价体系总体欠缺,执行不到位,没有真正发挥该体系的作用.(3)粤北足球师资中学优于小学、城区好于乡镇,但总体欠缺;校园足球基础薄弱,经费来源单一,仅靠专项拨款已无法为粤北校园足球深入推进提供更有力地保障和支持;场地数量短缺,质量差,难以达成校园足球各项要求和目标.

3.2 建议

(1)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以粤北校园足球活动为靶心,依托韶关学院创建粤北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搭建“互联网+校园足球”服务平台;发挥韶关学院师资和足球专项学生的优势,对粤北校园足球进行精准“扶贫”.(2)推行以年龄为依据的普及性校内比赛;利用韶关学院和清远市恒大足球学校的资源,创建足球特色学校校际间集中赛会制,保障高水平足球竞赛场数和质量.(3)加大足球俱乐部服务的购买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挖掘和拓展资助渠道;“量身定做”招聘方案;扩容高校在校足球专项师资的培养数量.(4)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场地及设施配套建设,增加和改进场地数量和质量,优化其配置,提高使用率.(5)制定与校园足球活动相关的招生政策,确保有足球天赋和发展潜力的学生能够享受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

猜你喜欢
粤北特色学校师资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矿产勘查(2020年1期)2020-12-28 00:21:10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22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甘肃教育(2018年9期)2018-07-24 10:18:06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